“窝囊游”不窝囊
创始人
2025-08-18 20:28:46
0

爬自动挡的山、玩躺平式的漂流、跳减速版的蹦极……“窝囊旅游三件套”火爆今夏。当“特种兵旅游”还在比拼日行数万步、打卡数十景点时,这些人却用“慢动作”拒绝“旅游内卷”。有网友调侃:“这才是符合中国宝宝的旅游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旅游到底该是征服式挑战,还是治愈系休憩?

 神仙居景区的“南天梯”让人实现轻松登山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暑期“窝囊游”相关景区热度飙升,有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上涨了17倍。撕掉“窝囊”的刻板标签,不难发现这股潮流背后的温情与智慧。有些旅游方式推崇“征服感”,高强度爬山,刺激漂流、惊险蹦极等,这样的体验固然酣畅淋漓,但老人、孩子和行动不便等群体,只能被迫“劝退”。“窝囊游”无疑将旅游的宽容度放大,不用付出大量体力也能直达山顶,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畅快;躺平式漂流,穿上救生衣在平缓的河道中悠然自得地顺流而下;匀速降低的蹦极项目,让体验者在减轻恐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丝刺激。

桂林兴安华江“窝囊版”漂流 旅游的本质,本就该是多元体验的集合。有人享受徒步穿越无人区的孤独与成就感,将挑战自我视为旅行的意义;也有人渴望在慢节奏中放空身心,用一杯茶、一阵风治愈疲惫的灵魂。这些不同的需求,恰似拼图的碎片,共同构成了旅游市场的丰富图景。“窝囊游”的爆火,恰恰说明商家开始摒弃“一刀切”的思维定式,主动挖掘细分市场——当旅游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而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新的增长点就出现了。纵观近年来的旅游市场,从“特种兵旅游”到“Citywalk”,从“网红打卡”到“深度体验”,风潮更迭背后,始终不变的规律是:谁能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以南京为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南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7.3%;实现旅游总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10.1%。8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态势稳,优势多,走势向好——看中国经济之“势”》中点出“一次秦淮之旅,见证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服务消费的潜力,见证了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也见证了‘人文+经济’的赋能效应。”

 南京文旅的持久活力,就在于对地方文化与游客需求的持续挖掘。例如:▶秦淮河畔推出沉浸式游船路线,不用在秦淮河畔暴走,通过约50分钟的游船就能感受秦淮风光的魅力。▶老门东的文创街区,专门设置多个休憩驿站,配备遮阳伞和舒适座椅,让游客在逛街间隙随时能“歇脚”。生活不是为了追赶,旅游更是如此,当放慢脚步,欣赏人生。当旅游产业真正学会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用创新与温度回应需求,那么,无论是“特种兵”还是“窝囊派”,每个旅行者都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毕子晨编辑、制图:翟小佳主编:杨洋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部分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文旅中国、潮新闻 

【责任编辑:缪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最近在观看《献鱼》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估计很多上班族都感到女主廖停雁,浑水摸鱼的功夫很厉害,别人都是越...
福州发布16条新政!支持房地产... 记者今日获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房...
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 近日,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举行。本次大会由福州大学、福...
台湾歌仔戏剧团带来非遗体验 孩子们跟着台湾泰朋歌仔戏剧团的老师学习体验歌仔戏。 罗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日前,一场“童声传韵·戏聚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