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惧风雨韧性城市
创始人
2025-08-18 18:37:12
0

转自:经济日报

7月份、8月份常是洪涝灾害多发期。近来不少城市遭遇刷新历史纪录的强降雨,一时间,城市内涝成为网民关注颇多的话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便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如何统筹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建设无惧风雨的韧性城市,考验着城市战略应对的长远眼光。

为啥过去几十年乃至百年不遇的强降水概率如今频繁到“几年一遇”?到底是城市抗灾基础变脆了,还是气候变化无常了?事实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一味抱怨天灾反常,并不能抬高城市的安全底线。城市工作的理性体现在未雨绸缪并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少些任性、多些韧性。

城市的韧性着眼于主动。实际上,防范气候安全风险已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国家安全体系密切相关,从战略高度以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认知气候安全问题并不为过。面对自然灾害,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应对,结果自然不同。主动做什么?把城市灾害风险的底账摸清楚,对高风险地区重点防控,提前进行相应的工程型防护,逐一消除城市安全薄弱点。当前,不少中小城市缺乏气候安全早期预警体系,涉及极端天气事件的专项预案不足。韧性城市建设需与智慧城市相融合,对安全薄弱点,采取智慧化识别、实时监控、应急自动化等以物联网为支撑的数字化管控措施。

城市的韧性落脚在基础。一座城市在天灾面前的抗击打能力,不在高楼林立的面子,而在基础设施的里子。气候变化影响如此巨大,城市更新亦须重新考量。相较城市防灾标准的升级,城市韧性更有“弹性”的规划设计空间。可根据城市实际和财力,建立分区、分级、分期的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并在重点防控地区留出“冗余量”,即排水能力、蓄滞空间和应急调度等方面预留安全余量,以应对远超设计标准的极端情况,尽最大努力避免不良后果。

韧性城市建设,凝聚着群众对“无惧风雨”的向往。平衡“紧迫性”与“系统性”,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统筹规划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方能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控,从注重表面形象到夯实基础功能,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潜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教育专业... 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
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旅游... 领导,团结同志,热爱本职,作风严谨,为人正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和国...
中国重工(601989.SH)... 中国重工(601989.SH)公告,公司已于2025年8月14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司股票主动终止...
新恒汇(301678.SZ):... 格隆汇8月18日丨新恒汇(301678.SZ)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
最新或2023(历届)药学专业... ,临床医学概论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