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英国、法国潮玩门店前大排长龙,到欧美明星在社交平台上频频晒出同款收藏,再到泰国官方授予其“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泡泡玛特旗下的毛绒玩具LABUBU,已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抢购热潮。这只“丑萌”潮玩,成为2025年最受关注的潮流文化现象之一,也令“中国潮玩”在世界舞台上前所未有地走红。
THE MONSTERS系列LABUBU
LABUBU属于泡泡玛特旗下IP系列精灵天团(THE MONSTERS),是由中国香港设计师龙家升(Kasing Lung)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首次亮相于2015年。它有一双毛茸茸的大耳朵、一口锋利的尖牙,以及一个似笑非笑、略带调皮的神态。最初,LABUBU只是艺术家手中的怪趣角色,如今却成长为一个多形态、跨界、全球流行的潮玩超级IP。
自2018年11月发售,LABUBU被推向大众市场已近7年。它是最早与泡泡玛特合作的潮玩IP之一,也是早期为泡泡玛特在MOLLY之外建立更多市场认知的IP之一。但随着SKULLPANDA、DIMOO等更多新IP被推向市场,早期的LABUBU无论是影响力还是销量,在泡泡玛特的IP矩阵中,都并非头部。
2025年6月15日,上海,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LABUBU怪兽便当等网红IP商品和艺术装置吸引了消费者。 视觉中国 供图情况在2023年下半年发生变化。当年9月,泡泡玛特首个城市乐园营业,以LABUBU人偶为主角的各类短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一起出圈的还有在园区内循环播放的角色主题曲;10月发售的“心动马卡龙”系列毛绒产品,成为泡泡玛特在2023年最火爆的单系列产品。发售后,不仅库存吃紧,二手市场价格也一路飙升。销售数据的增长或许更为直观,2024年,泡泡玛特全年营收达到130.4亿元人民币(约合18.1亿美元),其中THE MONSTERS系列贡献了约30.4亿元人民币(约合4100万美元),占总营收约23%,是泡泡玛特头部IP中销售额增速最快的。
对比Fendi Karlito、Sonny Angel等曾经全球走红的潮玩IP,如今LABUBU的热度远超过往同类产品。其爆火的背后是构建的一个包含IP设计、情绪价值、传播媒介与商业机制在内的巨大系统。
2025年6月14日,上海,第27届上海电影节举行开幕式红毯,出席嘉宾手持带有LABUBU挂饰的手提包。 视觉中国 供图LABUBU的IP设计尝试了从“无故事”到“宇宙化”的跨文化表达。LABUBU并非横空出世的绝对创新,而是延续并进化了从Snoopy、Hello Kitty到Sonny Angel等经典角色形象的图谱。它继承了BE@RBR ICK的“留白策略”和Hello Kitty的“无故事叙事”模式,强调形象本身的符号力量,而非完整的世界观或故事线,从而在全球语境中降低文化理解门槛,增加传播弹性。与此同时,泡泡玛特围绕LABUBU等角色,打造了以“THE MONSTERS、MOLLY、 SKULLPANDA、CRYBABY”为代表的超级IP矩阵,逐步构建起全年龄、全场景、跨文化的“IP宇宙”。这种平台化的IP孵化方式,使潮玩不再只是单一形象的重复销售,而成为不断生长演化的艺术生态系统。
泡泡玛特在北京朝阳公园开设城市乐园POP L AND,将旗下热门IP (如MOLLY、LABUBU、DIMOO等)通过沉浸式主题区域与互动体验落地,从而深化粉丝对品牌的情感连接。 视觉中国 供图
在情绪价值方面,LABUBU以咧嘴尖牙、比例夸张的大头形象,精准契合“婴儿图式”所激发的保护欲与亲近感。同时,它又通过“适度叛逆”的外形设计,在可爱与怪异之间制造模糊地带,满足了这些在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群体对审美边界与身份表达的探索需求—它足够新鲜但不疏离,足够“怪”却不失亲和。从功能上看,LABUBU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玩具,而是被年轻人用来寄托情绪、标记身份的“情绪图腾”。它在表达“我是谁”的同时,也在连接“我们是谁”,成为社群文化的一种视觉符号和情感载体。
泡泡玛特已在全国多个城市乃至海外设立数千台自动贩卖机,旨在通过无人售卖方式扩大其盲盒及玩具的销售触点,从而提升品牌覆盖率与消费便捷度。 视觉中国 供图
在传播媒介层面,泡泡玛特通过 TikTok、小红书、 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LABUBU开箱、联名展示的短视频,成为其“二次传播”的主阵地。社交平台天然适配 “无故事IP”的文化表达方式—它们鼓励用户参与再创作,使产品不再依赖品牌方单向讲述,而是转化为用户共同演绎的开放式文本。更进一步,泡泡玛特精准捕捉年轻人消费节奏,在线上线下同步布局:从TikTok Shop等社交电商入口,到覆盖机场、商圈的售卖机;从爆款联名款的限量发售,到区域定制款制造“错失焦虑”,都极大强化了潮玩在碎片化注意力场中的持续热度。
2025年6月20日,北京永乐拍卖行,限量版LABUBU艺术品展出。 视觉中国 供图在商业机制上,泡泡玛特并非单纯复制“潮流+艺术” 的表面逻辑,而是在供应链与文化策略两端做出了系统布局。从泡泡玛特第一个获得独家授权的IP—MOLLY签约以来,吸引全球艺术家合作,并将其创意高效转化为可规模生产的潮玩产品,这套模式也在全球扩张中持续迭代。截至2024年底,泡泡玛特已进入3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500多家线下门店与2300多台机器人商店,通过电商平台触达90多个国家和地区。2 02 4年,其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突破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5.2%;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更是同比增长近480%。
THE MONSTERS系列LABUBU
更关键的是,泡泡玛特没有将全球市场视为“同质化目标”,而是在每一个新市场都深入调研、因地制宜调整产品策略。进入东南亚时,它通过与迪士尼、漫威、三丽鸥等IP合作切入主流文化;在欧洲,泡泡玛特持续在核心城市打造地标门店,先后落地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家。2023年,泡泡玛特还成功入驻巴黎卢浮宫,成为首个走进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中国潮玩品牌。
美国纽约,汉娜很开心收到第一个LABUBU。 摄影 温佐
但从根本上来说,正如3A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DeepSeek等火爆全球的产品一样, LABUBU受到追捧是企业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创新的结果,也是中国创意和创新产品正在得到世界认可的又一生动体现:过去,中国玩具产业长期处于代工链底端;如今,凭借本土企业在原创设计、审美融合、技术平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集体突破,中国玩具产业逐渐从“世界工厂”向 “全球创意中心”迈进。
6月10日,一款全球唯一一只的薄荷色LABUBU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以108万元人民币结拍。本场拍卖还拍出82万元的棕色LABUBU,全球限量15版。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5日,美国阿纳海姆,顾客前来购买L ABUBU玩偶及周边商品,包括许多服装和配饰。 视觉中国 供图令人咋舌的拍卖价格背后,盲盒潮玩—这个起源于日本扭蛋文化、兴盛于中国市场的消费现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玩具范畴,将社交资本、情感寄托与经济价值融为一体。这笔巨大的“情绪消费”让潮玩不再是儿童专属的玩物,而是一种成年人的精神慰藉、社交货币和文化认同。LABUBU能否持续热度尚未可知,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创造”在全球走红的典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