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飞 著
花茶的窨制法,有人说宋代就有了,证据是蔡襄的《茶录》,里面说道:“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说福建那里有人用龙脑香料来给茶叶提香,显然,蔡襄不提倡这般做法。但是,制茶人已经知道用茶来吸附别的香味。
真正用花窨茶的最早记载,大概就是倪云林的莲花茶了。到了明朝,以花窨茶的记载就比较多了,无论是《考槃余事》还是顾元庆的《茶谱》都提到了诸多可熏茶的花,如木樨、栀子、玫瑰、蔷薇、木香、橘花、梅花等,也提到了茉莉,方法已经接近现代的窨茶法,对花与茶的比例、窨的次数等都有说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得简单直接:“茉莉可熏茶。”
但是直到清朝,花茶才作为商品大行其道,以花窨茶的方法也非常成熟,特别是福州,有大规模的茶作坊,专门窨制茉莉花茶。《茶谱》提到的用陶罐一层茶一层花的方法做不出量,人们就开始用箱篓窨茶。当时福州长乐帮茶号窨制的茉莉花茶在北方非常有名,逐渐成为茉莉花茶的标准。北京人喝茉莉花茶讲究“京味”,说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的味道。
与福州茉莉花茶竞争的有苏州茉莉花茶,它同样历史悠久。至今,茉莉花茶还是以福州、苏州产的为主。广西横州市的茉莉花茶也很有名,原因是当地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基地,因此带动了茉莉花茶的发展。
现在做花茶都已经机械化了,没有了文人气。但是明朝那种花茶的做法,依旧可取:“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之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假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投间至满。纸箬絷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方法很简单,各种香花只要无毒都可以,但是花一定要干净,比如说木樨花,也就是桂花,要去尽枝蒂,更不能有虫蚁,避免杂味。最后罐子需要蒸煮一次,再焙火,或稍嫌烦。但比起倪云林那般做莲花茶,并不算复杂。
爱茶者对于此类事情总是孜孜不倦。当年慈禧太后爱喝茉莉花茶,做法更过分一点:茶到了宫里,每次在她喝之前,还要再用新鲜的茉莉花熏一次,这叫“茉莉双熏”。茉莉花茶之所以晚清时期在北方盛行,正是跟宫里人的爱好有关,后来在京津上层官员中成为时尚。这种爱好还传播到外国驻京官员中,又流传至欧洲。当年从福州出口的茶有三类,除了红茶、绿茶,就是茉莉花茶。
还有些盗香的方法就显得有点矫情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提到用梅花雪水沏茶,虽然珍稀,但到底有多少不同。妙玉本人“只吃过一回”。“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但是黛玉品不出妙玉的梅花雪水,以为是“旧年蠲的雨水”,还被妙玉嘲笑:“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这梅花上的雪水究竟能盗得多少梅花香不好说,又放了五年,不是一般的水味,这是肯定的,黛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这个判断还比较准确可信。倒是《考槃余事》提供了一种方法,听起来更有效,也可行。还是茉莉花,“以熟水半杯放冷,铺竹纸一层,上穿数孔。晚时采初开茉莉花,缀于孔内,上用纸封,不令泄气。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这个方法,若让陈芸看了,大概也乐得尝试。 (2)
上一篇:房山区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下一篇:决赛1分惜败 男篮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