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农圆桌沙龙)
全文摘要
1、运营商专题
当前时点,我们认为:1)运营商板块传统移动业务承压,主要受用户渗透率见顶与宏观经济增速影响,当前5G渗透率处于高位,在行业竞争放缓以及卫星、物联网等新型需求催化中有望推动收入回稳;政企方面,优化现金流管控,收入质量预计将有望提升。在缩减资本开支背景下加速利润释放,分红派息稳定提升,股东回报稳定。
2)算力网络方面将是长线投资热点和方向,运营商持续云化、智慧化升级,以及“东数西算”战略推进,有望带来更多算力部署需求,运营商IDC、服务器、光模块、光纤光缆产业链有望受益,持续推荐相关标的:英维克(液冷基数)、光迅科技、烽火通信、紫光股份等相关企业。
3)伴随新一代通信业务拓展,我们预计包括AI物联网(车联网、AIOT)、卫星通信以及低空经济等有望推动行业新需求衍生,相关受益标的包括美格智能、海格通信等。
2、风险提示
移动业务收入稳定不及预期;2B2G业务应收账款规模扩大;云业务竞争加大导致毛利率下降;宏观经济影响。
1、传统业绩承压,家庭与政企持续推动增长
根据三大运营商半年报,2025年三大运营商归母净利润增持续释放。
中国电信营收2694.2亿元,同比增长1.3%;中国移动营收5437.7亿元,同比减少0.5%;中国联通营收2002.0亿元,同比增长1.5%。
中国电信归母净利润为230.2亿元,同比增长5.5%;中国移动净利润为842.4亿元,同比增长5.0%;中国联通净利润为63.5亿元,同比增长5.1%。
1.1、移动通信持续承压,固网家庭成为主要增长动能
移动通信业务方面,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增速放缓,中国移动持续缩减少:中国电信移动通信服务营收1065.7亿元,同比增加1.3%;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营收1954.9亿元,同比减少4.7%,中国联通联网通信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0.4%。
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移动ARPU增速放缓。根据工信部上半年统计数据,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1867亿GB,同比增长16.4%,6月当月DOU达到20.75GB/户/月,同比增长14.4%。根据运营商推介材料,中国移动上半年移动ARPU 49.5元/户/月,同比下降1.5元/户/月;中国电信移动ARPU 46.0元/户/月,同比下降0.3元/户/月。
固网家宽业务方面,受益于千兆入户,三大运营商稳步增长:
截至25年中报,中国电信固网宽带用户达1.99亿户,较去年底新增116万户,千兆用户渗透率30.5%,同比增长1.2%pct,固网宽带综合接入ARPU为48.3元,同比持平;中国联通移动和宽带用户总数达到4.8亿户,上半年净增1119万户,创近年新高;中国移动家庭宽带客户2.84亿户,其中千兆家宽客户1.09亿户,同比增长19.4%,家庭客户综合ARPU为44.4元,同比提升1元/户/月。
1.2、家庭市场收入是传统业务方向主要增长动能
据半年报,中国电信宽带接入457.0亿元,同比增长1.7%,智慧家庭业务收入达116.3亿元,同比增长9.1%;中国联通宽带网络覆盖家庭5.7亿个;中国移动家庭宽带559.4亿元,同比增长9.3%,智慧家庭达185.0亿元,同比增长2.4%。
1.3、政企业务增速放缓,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三大运营商业务结构持续改善,to B业务提供主要增长动能:
据半年报,中国移动政企业务收入1182.0亿元,同比增长5.6%。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收入748.5亿元,同比增长1.5%。中国联通算网数智45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云业务持续保持较高增长,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达到561.0/573.0/3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3.8%/4.7%。
2、资本开支占收比持续缩减,深入推进“AI+”行动
2.1、运营商资本开支结构重心转移,持续推动算力发展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信资本开支342亿元,总智算规模达77 EFLOPS,净增15 EFLOPS,其中自有智算规模达到43 EFLOPS,新增8 EFLOPS。其中AIDC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7.4%,AIDC高功率机架利用率达到81%
中国移动完成资本开支584亿元,总智算规模达61.3 EFLOPS,其中自建智算规模33.3 EFLOPS,新增4.1 EFLOPS,对外服务IDC机架超过66万架。
中国联通资本开支202亿元,全网智算算力达30 EFLOPS,IDC能力储备2650MW,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超过70%。
2.2、深入推进“AI+”行动,加速推动应用落地
中国电信AI赋能提供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一体化服务,赋能超过30行业Agent,2万行业客户,实现智能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89.4%;通过AI提质增效,包括在客户服务、渠道运营和云网运营等中后台领域持续优化;同时优化高质量数据要素,“星海大数据”包含2个自有数据亿级收入产品,36个数据融合产品,服务3个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等。
中国移动AI+DICT签约项目1485个,“AI化产品”客户合计约2亿户,上半年发布AI智能助理灵犀智能体2.0,其月活用户超过6000万户,AI直接收入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联通实现AINet算力节点高效无损互联互通,全年持续加大AI等战略性产业投入,聚焦AI产业数实融合、AI基建算网融合和AI科技数智融合,打造“AI智选联通云”品牌形象,构建30多个可信数据空间,打造上百个AI智能体。
3、回款承压,持续高比例分红派息
经营性现金流承压,资产负债率下降。截止中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分别为470.3/838.3/293.0亿元,同比分别变化-19.4%/-36.2%/-2.8%;现金收入比分别为0.90/0.97/0.94,其中中国移动基本持平,中国联通同比有所改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6.6%/33.1%/43.7%,与2024年底相比分别-0.8 pct/-1.2 pct/-2.1 pct;其中中国联通带息负债368.4亿元,与2024年底相比减少11.0%。
三大运营商高度重视股东回报,派息率持续提升:根据推介材料,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期派息分别为0.1812/2.75(港元)/0.2841元,分别同比增长8.4%/5.8%/14.5%。
4、相关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运营商传统通讯与移动业务收入承压,正处于AI数智行业转型的关键挑战与转换期,企业及数字化相关收入持续贡献业绩增长动能;整体利润受益于AI赋能与降本增效和折旧摊销减少,增速保持稳定。2025年运营商持续推进智算投入,“AI+”持续推进,同时控制收入质量,保证现金流状况健康稳定发展。维持盈利预测,对应当前收盘价,三大运营商对应PE如下表所示。
当前时点,我们认为:1)运营商板块传统移动业务承压,主要受用户渗透率见顶与宏观经济增速影响,当前5G渗透率处于高位,在行业竞争放缓以及卫星、物联网等新型需求催化中有望推动收入回稳;政企方面,优化现金流管控,收入质量预计将有望提升。在缩减资本开支背景下加速利润释放,分红派息稳定提升,股东回报稳定。
2)算力网络方面将是长线投资热点和方向,运营商持续云化、智慧化升级,以及“东数西算”战略推进,有望带来更多算力部署需求,运营商IDC、服务器、光模块、光纤光缆产业链有望受益,持续推荐相关标的:英维克(液冷基数)、光迅科技、烽火通信、紫光股份等相关企业。
3)伴随新一代通信业务拓展,我们预计包括AI物联网(车联网、AIOT)、卫星通信以及低空经济等有望推动行业新需求衍生,相关受益标的包括美格智能、海格通信等。
5、风险提示
移动业务收入稳定不及预期;2B2G业务应收账款规模扩大;云业务竞争加大导致毛利率下降;宏观经济影响。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运营商25H1总结:强化收入质量,持续高比例分红》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分析师:马军
分析师:柳珏廷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3090003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0040002
华西通信团队
团队理念:前瞻研究、准确判断,把握趋势;
团队主要荣誉:2017年新财富第二,2016年新财富第四,2015年新财富第三团队;
团队成员:
马军 华西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西安交大硕士,曾就职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华创证券、方正证券,担任过副所长,通信互联网首席分析师等职位。20年通信互联网产业政策趋势研究经验,15年证券研究经验,前瞻性与脉动性行业趋势把握到位,连续多年荣获各种行业研究奖项,2017年获得包括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第一财经等通信行业研究第二名。著有《科技时代新资本》等;
柳珏廷 理学硕士,7年证券研究经验,曾就职于方正证券,关注5G应用、AIGC与卫星相关产业链研究。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通信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