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祖兆林
日前,在江苏省镇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暨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大会上,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镇江市政府民生实事典型案例名单。镇江市医疗保障局推行的“镇江长护险托起失能家庭的‘一片天’”项目获评2024年镇江市政府民生实事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1日正式推行长护险制度以来,镇江市已有3463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相关待遇,累计为失能家庭减负3500余万元,发放亲情护理补助超400万元,提供专业护理服务5.6万人次,其中提供“不离床洗浴”特色助浴服务超4100人次。
服务下沉
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以前听说办长护险得跑去大厅窗口办理,我这腿脚不方便,现在工作人员直接到社区来,材料当场审、疑问当场解,太方便了!”家住丹徒区的李全华因老伴失能需要申请长护险,社区驻点服务的工作人员不仅帮他核对了病史资料、身份证明等材料,还现场讲解了待遇标准和申请流程,让他既省力又省心。
连日来,镇江市医疗保障局联合5个长护险服务中心,在全市范围内每周定期开展驻点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材料受理、审核等“一站式”服务。在材料受理环节,对于需要补充的材料,工作人员会一次性告知,并提供“容缺受理”服务,待材料补齐后直接通过线上审核,无需群众再次跑腿。
工作人员每周定期驻点接待长护险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材料受理、审核等“一站式”服务。徐轩/摄首创“不离床洗浴”
为失能人群找回体面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69岁的赵霞已经照顾她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多年。赵霞说,丈夫今年75岁,由于身体疾病,几乎瘫痪,随着自己年岁增长,照顾他也越来越吃力,尤其是洗澡,一个人搬不动,只能用热毛巾擦一擦,子女们在外地工作,也不能老是给他们添麻烦。自从镇江有了“不离床洗浴”服务,让她减轻了不少负担,对病人的身体也有好处。
据了解,镇江长护险“不离床洗浴”服务是全国首创,助浴前要先进行相关评估,确认失能人员身体无恙后才能进行服务。每次洗浴时间两个小时,明确至少要有两名护理人员和1名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并全程监测失能人员的生命体征,防止突发情况。
镇江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宏介绍,镇江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和数轮申报及严格审核、验收,截至目前,已与119家具备“不离床洗浴”资质的上门护理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数据显示,长护险制度实施一年来,已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近5万人次,其中3700余次是破解“洗澡难”的特色助浴。
流程优化
让服务更精准、有温度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今年7月1日起,镇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正式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随着新政策落地,更多失能人群得以走出“护理之困”,记者日前进行了探访。
在镇江市区一家护理院长护险专区,王女士正在探望居住于此的父亲。自父亲脑梗死造成左侧肢体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以来,日常照护一直困扰着她和家人。后来虽然老人被送至护理院,化解了照护难题,但不菲的护理费用又给他们一家增添了新的烦恼。得知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即将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她难掩开心:“以后不但父亲护理问题能够得到更妥善解决,子女的体力和经济也能实现‘双减负’。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
“不少群众对长护险政策不熟悉,材料准备不齐全是常有的事。我们不仅要‘送服务’,更要‘送明白’。”为提高服务精准度,工作人员提前梳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申请材料清单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携带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和流程图,在驻点服务社区显眼位置摆放,并通过市区各医保办事处、社区网格员群、公告栏等渠道提前告知服务时间和内容。针对有特殊困难的重度失能人员家属,工作人员还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政策扩围后更好地服务全市参保人员,镇江市医疗保障局通过实地调研和数轮申报、审核、验收,目前已将116家护理机构纳入定点,其中73家护理机构可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医保部门还对护理人员开展严格培训,确保其通过考试持证上岗,同时要求护理机构为护理人员和服务对象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提高服务安全指数。
“将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是医保部门今年交出的镇江市民生实事项目答卷之一。”缪宏表示,镇江医保部门将持续关注政策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完善政策细节,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确保重度失能人员能够获得优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