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制造业正经历一场从“精打细算”到“智慧优化”的蜕变,曾经被当作废料的边角料,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传统依赖的排版工序,如今被智能算法和精准计算取代……这些正是陕西中环公司深入践行用“紧日子”过“好日子”这一经营理念的具体举措,一场以“物尽其用、智能提效”为核心的制造业升级行动正在陕西中环公司悄然展开。
边角料“重生记”。一块块不锈钢边角料不再被草草弃置,“这些‘边角料’现在可是宝贝。”陕西中环公司车间主任笑着说。车间积极收集下料过程中产生的料头,并将其拼接成2.5m×1.8m的板材,共计11张,将其再次用于下料和套料,成功实现了废料的二次利用,有效减少了浪费,不仅大幅减少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还使得每一块材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对于不能拼接的边角料,该公司也采取了集中回收、分类处理的策略,将其用于其他辅助部件的生产或作为原材料再加工,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综合利用率,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
排版设计有“巧思”。“以前排版全靠‘目测’,现在机器人比人更‘抠门’!”一名车间职工感叹道。通过分析各类部件的排版方式,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精密计算和反复模拟,设计出更为紧凑、高效的排版方案。通过优化排版和板材切割,已有8张板材被再次用于下料和套料,成功实现了二次利用,使板材利用率从80%提高到85%。减少了生产中的“将就”和“浪费”,一场省料“革命”正在该公司进行。在此基础上,该公司承接的埃及水工项目不锈钢板材平均利用率高达95%,累计节约2507不锈钢板材约2.3吨,共计为公司节约费用4万余元。
焊接机器人“上岗”。铆焊车间积极引入焊接机器人进行液压支架TM165顶侧的焊接施工,焊接机器人“挑起了大梁”。这样,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还通过其精确的焊接路径和稳定的焊接速度,确保了焊接接头的一致性和美观性,大幅缩短了焊接周期,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焊接缺陷率,从而提升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使用焊接机器人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的精力可以投入到其他更为复杂的工序中,进一步提升了车间的整体生产效能,体现了“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的特点。焊接机器人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快项目进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公司赢得了客户信任和更多的市场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