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崔潇)近日,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法院灵活执行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引导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在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帮助被执行人摆脱了困境。
在李某诉何某买卖合同纠纷案中,经峰峰矿区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发生法律效力后,李某并未如约履行还款义务。面对何某的多次催促,李某也未能给出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何某遂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李某名下的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等财产进行了查询。查询反馈显示,李某名下银行账户余额极低,未登记有房产、车辆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初步判断其财产状况确实窘困。为进一步摸清实情,执行法官依法传唤李某到法院接受询问。面对执行法官,李某详细陈述了自己的经济困境,坦言自己并无固定工作单位,近两年主要依靠承接一些零散加工活计维持生计。目前,因无盈利,他手头的加工活计已暂停,近期在四处打零工,收入极不稳定。李某诚恳地表示:“眼下实在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但他并未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提出一个计划:准备通过租车平台租赁一辆车从事网约车运营,然后逐步偿还何某的欠款。
为核实李某所述情况的真实性,执行法官随即驱车前往李某的住所地及常活动区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经过多方印证,获取的信息均证明李某所言属实。考虑到李某虽暂时无力偿债,但态度诚恳,且展现了积极的还款意愿和可行的还款计划,执行法官认为本案具备和解基础。于是,执行法官将何某约到法院,在调解室内组织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协商。
法官耐心地向何某解释了调查结果和李某的实际情况及还款计划,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求共赢方案。经过法官调解和释法明理,何某对李某的困境表示了理解。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自愿达成了分期还款协议,并约定了具体履行时间。
协议达成后,李某信守承诺,开始了网约车司机的工作。他严格遵守调解协议,定期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主动足额地将约定的款项支付给何某。何某也定期向法院反馈收款情况,对李某的履约态度表示认可。8月2日,随着最后一笔款项支付到位,该案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