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规答卷”到“价值引擎” ESG评级冲A竞速赛升温
创始人
2025-08-18 08:27:24
0

转自:中国证券报

新华财经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昝秀丽) 北京市朝阳区近期发布ESG支持政策,对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获得A级及以上或同等水平级别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除获得“真金白银”奖励外,ESG评级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入选ESG指数和ETF组合、获得更高的投资权重,吸引更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ESG评级A级竞速赛升温。然而,冲击A级并非易事,企业依靠“形式披露”、以“应试”的心态难登顶,需跨越管理短板与评级体系挑战。助力企业实现“优等生”目标,推动ESG评级迈步价值创造新阶段,亟须企业夯实管理基础、机构优化评级生态、政策完善护航,多方发挥合力。

A级企业画像:高增长、高附加值、低污染

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市朝阳区发布的政策中提到的国内外主流ESG评级具体包括哪些。在此,记者梳理了比较受国内企业重视的国外ESG评级,包括MSCI、标普CSA、CDP、晨星Sustainalytics、EcoVadis等。本土也涌现出一批备受认可的ESG评级,如中证指数、国证指数、万得、商道融绿、中诚信绿金等。

在责扬天下创始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委员殷格非等专家看来,通常而言,A级代表ESG行业领先水平。但不同评级机构对A级的定义存在差异,达到该级别的难度也不同。

以商道融绿为例,其基于对全体评估样本上市公司ESG评分的聚类分析,将评级划分为A+到D共十级。其中,A+、A级企业具备优秀的ESG综合管理水平,过去三年未出现ESG风险事件,或仅出现个别轻微风险事件,总体表现稳健。A-、B+级企业则意味着公司ESG综合管理水平良好,过去三年出现过少量有轻微影响的ESG风险事件,ESG风险较低。

近年来,获得ESG评级A级的企业数量整体增多,ESG评级结果呈现向更高级别迁移的趋势。以沪市公司为例,截至2024年底,沪市共有342家上市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0家公司在最新一次评级中获得等级提升,10家公司评级跃升2-3个等级,8家公司评级获得AAA级,AAA-A等级公司数量增至52家。从国内评级情况看,截至5月底,22%的沪市上市公司中证ESG评级较上年同期实现上升。超七成沪市上市公司获得中证ESG评级AAA-BB级,两成沪市上市公司获得AAA-A级。

ESG评级A级企业呈现“高增长、高附加值、低污染”特征。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张彬结合MSCI最新发布的《2024年亚太区ESG评级领导者与上调报告》及公开数据分析,AA级与AAA级企业占比8.9%,较2020年的1.4%大幅提升,主要集中在金融、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以及消费与科技行业。商道咨询管理合伙人刘涛分析,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公司ESG评级提升动能强劲,计算机、电子领域企业表现突出。中诚信绿金表示,按照申万行业分类,ESG平均得分高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公用事业、非银金融等。

仅靠“刷题”企业难登顶

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的提升,与多地发布ESG支持政策、监管机构出台可持续发展新规密切相关。

从地方层面看,除北京市朝阳区外,近两年来,上海、深圳、苏州、厦门、邯郸、天津等地也发布了ESG相关部署和激励政策。从金融监管层面看,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已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应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尽管近年来在ESG评级中获评A级的国内企业数量增加,但与国际相比,ESG评级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企业数量仍相对较少,部分议题指标表现仍需持续改进,整体ESG评级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仅靠“刷题”、表面应对评级要求的企业难以达到A级,部分A股上市公司冲击A级还存在诸多失分点。

企业在信息披露质量、治理架构、数据治理方面仍存短板。毕马威中国ESG报告与鉴证服务总监杨歆雯分析,一些企业在国际ESG评级中存在实务待完善问题,如未开展气候情景分析、缺乏量化目标、未盘查温室气体范围3排放情况;披露技巧需提升,部分企业仅提及政策制度而无具体执行情况描述,即使实践到位,也因披露笼统难以得分。张彬认为,在提升ESG评级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管理流程的建立环节。一些企业现有制度流程多未针对ESG议题单独设计,部分企业员工缺乏碳核算、碳计算相关经验与技能,跨部门协作沟通能力较弱。

企业ESG报告第三方鉴证比例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ESG评级水平提升。中诚信绿金数据显示,2025年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中开展ESG鉴证、审验的比例不足5%。据刘涛观察,在标普CSA问卷和CDP问卷中,有鉴证的数据可获得更高分数(若碳排放数据未经第三方验证或核查,CDP评级无法达到A级)。但需要特别注意鉴证的目标、流程,保证鉴证效力,避免无效鉴证。

商道融绿董事长、商道咨询首席专家郭沛源表示,第三方鉴证、审验可以增强报告可信度,在ESG评级指标中通常可获得更高分值,原因在于审验机构会运用特定方法和流程,审核报告的规范性及个别指标的可靠性。

源于不同国别、不同背景的ESG评级机构在评级理念与构建评级体系时指标侧重各异,一些机构的评级结果相互“打架”,可能误导市场资源配置。中诚信绿金ESG评级与数据部业务总监王术玲分析,从国别差异看,由于国内外治理体系差异,部分国际机构的ESG评级方法和逻辑在评估我国企业时适用性有限,它们的评级结果与国内评级机构存在较大差异;从评级指标体系设计看,不同机构在行业议题选择和权重设置方面存在分歧;从数据来源看,部分机构主要依赖公开披露数据,部分则通过自身专业知识挖掘整合企业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丰富度。

张彬也关注到,目前部分国内外评级机构关注的指标与企业实际工作重点存在错位。例如,A股上市公司关注的乡村振兴等议题在国际ESG评级体系中权重占比较低,而供应链劳工准则、生物多样性等高权重议题在A股上市公司中受重视程度不足。

此外,综合多家机构观点,当前市场缺乏统一、清晰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导致数据口径不一、质量参差,评级结果参考性不强;部分机构评级排名原则背离ESG初衷,存在道德风险;一些国际因素干扰了评级的客观性。这些都对优质企业冲击ESG评级A级构成不利影响。

争做“优等生”需多方发力

头部企业的实践表明,冲击ESG评级A级需管理先行,实现价值创造,不是靠“刷题”或追求评分达标,而是靠企业ESG管理能力、评级机构质量与监管制度完善度共同提升。从行业实践看,头部企业冲击A级需以管理筑基。同时,评级机构质量立标、监管部门制度护航也至关重要。

企业端,提升ESG评级离不开自身ESG披露和管理水平提升。王术玲建议,企业应通过“以管理提升为核心、信息披露为手段、ESG评级结果为目标”的策略,促进提升ESG评级表现。采用第三方鉴证,提升数据治理水平也是保障ESG信息披露有效和可靠的基本要求。

殷格非认为,企业可关注国际前沿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并做出积极的尝试,尽量在一些重要的议题上做到领先市场,实现价值创造。比如,全球近期较为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企业可力争在碳排放、绿色技术方面领先市场。

机构端,境内外评级机构应提升ESG评级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优化评级生态。刘涛建议,国际ESG评级机构应重点提升对中国市场的覆盖率;国内ESG评级机构应重点增强独立性,提升方法透明度。此外,国际和国内评级标准均需持续与ESG信息披露标准协同演进,并改进不同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政策端,相关部门可通过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增强评级方法透明度来助力提升优质企业ESG评级和数据产品质量。刘涛建议,监管部门应持续完善出台切合中国实际、符合资本市场需求、兼顾不同行业特点的ESG信披指引;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和规范,促进评级机构建立透明、有公信力的评级标准。

王术玲建议,ESG支持政策除对表现良好的企业进行鼓励外,还应关注企业在ESG改进、低碳发展等层面的投入和工作,通过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积极性,鼓励区域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除资金奖励外,地方政府可在企业培育、评优推荐、税收优惠、招投标、监管审核、招商引资、企业融资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激励措施,并推出更多配套激励政策。

编辑:罗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峰测控涨2.02%,成交额1... 8月18日,华峰测控盘中上涨2.02%,截至10:56,报146.50元/股,成交1.19亿元,换手...
舒德干院士:AI时代,知识积累...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
从钢铁重器到人类萌宠 陪伴机器... (来源:消费日报网)转自:消费日报网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摇头、摇尾巴、眨眼...
老乡“仗义出手”?高新警方:行... 日前,福州高新区交警大队联合上街分局属地派出所开展酒醉驾查处行动。当晚10时,民警在对涉嫌醉驾的犯罪...
印尼勒沃托比火山喷发,灰柱高达... (来源:上观新闻)据印尼火山和地质灾害研究机构(PVMBG)消息,当地时间8月18日凌晨2时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