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老有所乐”,更绘文明“声”景
南京站南广场亲水平台治“噪”留“音”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邓露洁
通讯员 樊昱明
不下雨的傍晚,是家住南京站附近的居民景女士固定的“走湖”时间。从玄武湖景区翠洲门进入,走到玄武门后再沿和平门方向折返,一圈正好1小时。近日一天晚上,行至南京站南广场亲水平台时,走得微微气喘的景女士在湖边歇了歇脚,听着“歌友们”的现场演唱,露出惬意的笑容,“现在管理有秩序,大家声音也小了,从噪声变成音乐了!”
前临玄武湖,后靠火车站,“最美城市天际线”与“最美火车站”交织,风光优美且交通便捷,南京站南广场亲水平台因独特的区位环境,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在此驻足,成为赏景休闲好去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噪声扰民的“困扰”。
过去,每天18:00至23:00,有居民使用大功率音响设备,在亲水平台沿线开展唱歌、跳舞等文化活动,最高达8个点位,每个点位人数多则三四十人、少则七八人。亲水平台沿线总长约150米,各点位距离较近,音响、人声此起彼伏,一度让附近居民和游客、酒店住客苦不堪言。
如何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与守住不扰民的底线中找准“平衡点”?今年6月起,玄武湖综管办会同锁金村街道、公安玄武分局、市玄武生态环境局、韶山路派出所、新庄社区等单位,对亲水平台噪声扰民开展专项治理。“治理噪声并非简单采取劝离、降低分贝的‘一刀切’,而需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化治理思路。”玄武湖综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玄武湖综管办牵头成立由环保、公安、城管、街道、社区等组成的治理噪声扰民工作队伍,系统摸排亲水平台噪声“源头”,通过噪声检测仪对现场音量实时监测,发放《致亲水平台娱乐居民的一封信》、张贴《亲水平台安全文明使用倡议书》,实施宣教结合的“柔性”治理。
在多方努力之下,亲水平台管理有了新“共识”——时间上,夜间文化活动开展集中在18:30—21:00;空间上,亲水平台木栈道区域年度维护结束后,倡议大型活动开展、大量人员集聚与音响设备不进入木栈道,“留”出供市民游客休憩游览的空间。
“在这里活动的大部分都是退休人群,出来唱歌、跳舞就是图个开心。”家住南京站附近的老戴说,过去有团队“抢地盘”“飙高音”,他也曾主动劝导,如今经过治理,大家在活动时都自觉调低声音、和谐共处,“有外地游客夸我们,是玄武湖畔的‘风景’!”
治“噪”留“音”下,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老有所乐”,也绘好文明新“声”景。截至目前,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玄武湖综管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联防联治压缩广场活动时间,强化音量超分贝管控,持续丰富新时代社会治理与文化惠民融合实践。
上一篇:中国男篮兑现站上领奖台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