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邵鼎
本报讯 长兴祥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磊日前载着一车废旧电池驶入位于长兴县和平镇的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每个月仅他一家企业就要为园区提供700吨的废旧电池,他这一供就是11年之久。随着天能集团2009年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如今我市的蓄电池行业已构建起集“生产—销售—回收—再生利用”于一体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和循环生态圈。
这条穿越11年时光的绿色供应链,正是湖州打造绿色制造“标杆矩阵”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我市通过创新“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全链协同”模式,加速推进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清洁化、绿色化、数字化特征,一场以“绿色、美丽、零碳”为底色的“三色”变革正在太湖南岸上演。
围绕绿色工厂提质扩面,我市按照“二星普及、三星提升、四星示范、五星引领”梯度培育标准,全面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绿色工厂星级管理全覆盖行动,每年推动超200家企业提质升星。目前,全市已建成星级绿色工厂3629家,规上工业企业星级工厂覆盖率达85.2%,其中,市级以上绿色工厂759家,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从2022年的31.52%提升至2024年的41.1%。
针对规下工业企业,我市提出了美丽工厂基础提升的构想,创新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工厂”倡导行动,构建“门前三包、厂区四化、车间五清”标准体系,以83个省级小微企业园为重点,推动园内规下工业企业加快提升。目前,市经信局已成功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美丽工厂信用贷”产品,落地全省首单无抵押信用贷款、涉及金额450万元。
为发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我市还积极推进“零碳工厂”示范引领,推动96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率先实施零碳(近零碳)化改造,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节能减碳技术应用、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等路径,打造零碳转型标杆。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