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湖光跃动写就绿色答卷
成都东部新区交出惊艳世运的“三岔湖样本”
成都东部新区。
三岔湖。“这个湖太酷了,每次滑水时条件都超级好,体验太棒了。”日本运动员TEZUKA Shota在训练间隙由衷赞叹。
“这太美了,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动人的场景之一。”加拿大运动员拉什在女子尾波冲浪沙板风格项目中摘得金牌,夺冠瞬间她难掩激动。
“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世运会,特别是三岔湖水上项目依托自然生态的低碳设计理念,树立了办赛的新标杆。”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说。
……
随着成都世运会缓缓落下帷幕,作为其核心水上赛场的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凭借其卓越的自然禀赋与精心雕琢的低碳实践,不仅托举起运动员的巅峰表现,更向世界递交了一份关于绿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闪亮答卷。三岔湖的精彩,正是成都东部新区举全区之力、精耕细作服务保障世运会的一个璀璨缩影。
三岔湖筑就水上竞技殿堂
“对我来说,这是我比赛中遇到的最好的水域了。”川籍世界冠军徐露赞叹道。
碧波荡漾的三岔湖,在世运会期间成为全球水上高手梦寐以求的竞技场。其卓越表现的基础,源于成都东部新区对生态本底的敬畏与科学守护。据了解,从场地选择到改造,三岔湖水上项目场馆中心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赛场基于场地现有条件,进行局部临时改造,搭建了临时设施,融合场地自然生态特色,在保留原有景观风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与精细化布局,将岛上所有树木都保留下来,减少对原始生态的破坏,实现竞技需求与生态保护的完美平衡,向运动员和观众呈现绿色宜人的山水景观。
此次世运会滑水项目赛事吸引了来自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齐聚三岔湖畔。赛场上,他们展开巅峰对决;赛场外,成都东部新区的山水风光与人文魅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众多运动员在赛后不约而同地称赞成都东部新区比赛的优良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三岔湖开阔的湖面、优良的水质以及稳定和可预测的水流,对于追求速度的动力冲浪、需要精准起跳的索道滑水、依赖稳定尾波的滑水和冲浪项目来说,就是完美的“竞技画布”,能为运动员提供公平、优越的比赛环境。
全域协同书写立体答案
三岔湖的成功是成都东部新区多点保障能力的一个缩影。在新区广袤的土地上,青春的活力与竞技的激情完美交融。
“泳池的环境、灯光和水质都非常出色,因为比赛时不戴泳镜,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水质的优良。此外,热身池、宽敞的外部区域以及媒体采访区等其他设施也都非常完善。”自由潜水项目中国队选手唐珂称赞道。
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在此次成都世运会承担了飞盘(团队)、地掷球、潜水和救生4个大项的比赛,包含7个分项、49个小项。3个用作成都世运会竞赛项目的场馆,改造前的设计通过“利旧”实现节俭办赛,在赛事中使用的LED屏幕、专业灯光系统等,在成都世运会结束后将直接服务于学校日常体育教学,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延续场馆价值。
多点开花的精彩赛事背后,是成都东部新区强大的支撑系统。“线路设计很合理,车辆干净舒适,刷证即走,非常方便,无论去哪个场馆都很顺畅。”一位多次乘坐接驳车的工作人员说。赛事期间,为践行绿色出行承诺,新区投入新能源大巴和接驳车编织起一张覆盖所有场馆、酒店、交通枢纽的低碳交通网络。
此外,新区还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效、透明与国际化服务水准。在主要场馆、酒店及交通枢纽,清晰醒目的多语种标识和服务人员有效消除了语言障碍;便捷的移动支付、外币兑换、国际通讯等设施满足了全球宾客需求。一个追求卓越、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现代化新区形象,通过世运会的舞台清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不仅保障了赛事圆满成功,更为未来吸引全球投资、人才会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运盛会虽已落幕,但各赛事场馆共同承载的拼搏精神、绿色理念与城市温度,正转化为成都东部新区可持续未来的蓬勃脉动。“一场赛事带动一座城市,成都世运会将为成都东部新区注入发展动力与活力。”成都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通过赛事全周期的低碳实践,推动赛事资源转化为教育、民生等多重价值,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步伐。
一场顶级赛事最珍贵的遗产,正是那份融入城市血脉的绿色基因、高效协同的服务能力与永续发展的澎湃动力。
杨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