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被拖欠的工资要回来了,我代表工友向工会说声谢谢。”近日,重庆市总工会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传来暖心回响。
原来,农民工杨云(化名)与另外9名工友被渝中区某工地拖欠近40万元工资。他们多次与用人单位协商未果后拨通了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得益于重庆市总创新实施的12351热线工单“双闭环”处置机制,杨云和工友仅用一天便成功维权。
近年来,重庆市总聚焦12351热线工单办理质量、响应时效、职工认可等重难点问题,联动政府部门建立热线工单处置办理闭环、责任落实闭环的“双闭环”处置机制,实现12351热线服务职工需求、化解矛盾纠纷“办得好、响应快、评价高”。
“双闭环”机制快速解忧
杨云拨打12351热线后,接线员记录了相关情况,随即形成紧急工单,报送重庆市总的工单督办员跟踪督办,并按属地原则将工单派至渝中区总。同时,通过数字重庆“民呼我为”平台联动属地政府职能部门。渝中区总的工单办理员收到工单后,一方面联系属地街道核实情况,另一方面将核实后的信息同步给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并组织双方现场协商。最终,仅用一天时间就推动劳动关系双方达成支付协议。
这是重庆市总借助重庆“141”基层智治体系优势,创建12351热线工单“双闭环”处置机制,为职工架起“解忧桥”的缩影。
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杨懿介绍,“双闭环”是指12351热线工单通过“民呼我为”平台直接派单至属地,集成“141”基层智治体系职能部门力量共同办理,实现联动政府部门对工单的办理处置闭环。同时,12351热线工单OA平台联通市、区(县)、镇(街道)三级工会,建立覆盖“受理派单、跟踪协同、监督预警、回复反馈”的管理机制,上下联动,实现热线工单办理责任落实闭环。
2024年,重庆工会的12351热线工单办理平均时长为6.7个工作日,按时办结率达100%。
“12351+”织起权益防护网
“职工拨通12351热线的那一刻,就踏上工会全程护航的诉求响应‘快车道’。”重庆市总工会社会联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总依托热线数据探索“12351+侵权预防+纠纷化解+数据分析”等增值模式,为职工权益保障织起一张防护网。
今年初,永川区总工会在办理一起有关讨薪的热线工单时发现,有职工通过12351热线反映企业存在劳动安全风险问题。区总通过“双闭环”处置机制、“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五方联动机制为职工讨薪,同时向涉事企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并指派属地街道工会干部宣讲法律法规,构建起“12351热线转办—监督函精准施治—预防侵权”的工作格局。
在重庆市总的推动下,各区县工会纷纷展开“12351+”探索。渝中区总建立“12351+法律监督”联动机制,针对热线工单中职工反映频繁的风险企业,联合区仲裁院劳动保障事务科开展专项走访;沙坪坝区总构建“12351+调解”机制,推动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一线。
目前,重庆市总“12351+”增值服务打破了热线工单办理的“单线程”路径,构建起动态感知职工需求、精准调配服务资源、高效闭环处置问题的集成服务体系。
热线24小时畅通
“目前,我们接听职工来电6.3万余通,交办工单1.1万余件,通率达99.47%,咨询问题一次性解答率99.99%,职工满意度达99.81%。”日前,在重庆市总工会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指挥调度中心,接线员吴梦玲说道。
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12351热线接线、办理团队及各级工会不辞辛劳的暖心服务。
8名接线员一边倾听职工的来电,一边快速敲击键盘,记录每一个诉求细节;法律咨询席上,律师李媛正为一名职工讲解司法流程,说明取证要点,助其理清维权思路……在电话铃声、询问声、打字声交织的忙碌氛围里,“热线工单驾驶舱”上的数据也实时更新。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
2024年以来,重庆市总建起包含各级工会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工单办理员、督办员等在内总计1200多人的专业队伍,并通过专项培训等方式增强热线话务服务和工单办理专业性,同时,运用“职工之家”APP智能法律服务系统、12351热线知识库系统,为热线话务服务和工单办理队伍提供知识支撑。
上一篇:岩壁上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