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标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行业发展呈现较强韧性,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其中,在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了“双降”。
整体看,今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标总体平稳。上半年,银行机构前瞻防控信用风险,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处置力度,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新计提拨备1.1万亿元,同比多计提579亿元;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236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分银行类型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1%、1.22%、1.76%、2.77%,较一季度末分别下降1bp、1bp、3bp、9bp。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环比实现“双降”,主要得益于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以及贷款投放速度加快产生“稀释”作用,后续资产质量依然承压,要加快处置存量风险、加大防范新增风险。
另外,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较上季末上升0.30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6%,较上季末上升0.2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较上季末上升0.24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现阶段,在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下,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维持低位,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未见拐点,但是整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不良数据整体保持稳定。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分析称,在风险防控维度,银行业“安全垫”持续加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减少24亿元、不良率降至1.49%,信贷资产质量稳步改善;拨备覆盖率升至211.97%,资本充足率等核心指标同步上升,意味着银行抵御风险的财务缓冲能力进一步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类银行机构中,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表现尤为亮眼:从今年一季度的1.79%降至二季度的1.76%,延续了资产质量改善的趋势。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拨备覆盖率从183.93%提升至185.53%。在不良贷款构成中,损失类贷款余额从1879亿元增加到1979亿元。“这显示出,城商行正在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这也是主动管理风险的积极举措。”有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