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
我国社会治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需求。随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我国着力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从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社会稳定,主要通过“单位制”“户籍制”等进行全方位管控。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治理理念逐渐转向注重社会矛盾化解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概念,强调“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更加注重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纵观我国社会治理变革历程,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治理理念上,从传统社会管理迈向现代社会治理,实现了从单一管控到多元共治的转变。治理结构上,从管理转向引导,通过协同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多元互动的新格局。治理方式上,从过去依赖经验的粗放治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度的完善为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治理实践上,从“救火式”应急处置转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从源头防范化解问题。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