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8月17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闭幕。闭幕式上,26名冠军集体亮相。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组委会宣布,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本届大赛于8月14日开幕,赛事聚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立足实际场景应用,设置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三类项目。竞技赛包括100米、400米、1500米、4×100米等田径赛事、自由体操、足球等项目;表演赛包括单机舞蹈和群体舞蹈;场景赛包括物料搬运、分拣和整理、清洁服务等项目。组委会表示,本次运动会将通过竞技比拼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3天的赛程共设置26个赛项,总计487场比赛。17日下午上演了100米短跑、足球5V5、4*100米等赛项的决赛。在备受关注的100米“飞人”决赛中,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获得第一名。参加决赛的4名选手中,天工和天骁为全自主运动,另两名为摇操方式。据介绍,全自主运动的机器人成绩会有所换算加分。枪响发令后,灵翌科技和天工率先冲出来,中途,天骁因摔倒而无成绩,其余3名选手最终冲线时间相近。成绩公布后,天工凭借21秒50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灵翌和高羿分列二三名。
在现场人气最旺盛的赛事之一5V5足球赛中,来自德国的HTWK Robots+Nao Devils队和来自中国的清华火神队争夺冠军。上半场,清华火神队占据主动,在一次机会射门后,HTWK Robots+Nao Devils队助力对手“碰”进一记乌龙球。下半场,双方激烈开战,不过势均力敌都无进球。最终,清华火神队以1比0获得冠军。
当天,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中国电子学会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
在闭幕式上,在开幕式上点亮的融合智能、创新与共生理念的“智芯”装置,缓缓降落,收回封存。
据悉,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继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周超
责任编辑:梁燕(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