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成效如何?一组数据带你了解
创始人
2025-08-17 20:51:50
0

  原标题:“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成效如何?一组数据带你了解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昨天(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东部歼灭战、中部攻坚战、西部阻击战,目前这些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如何?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

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

  数据显示,东部歼灭战片区“绿进沙退”态势明显加快。其中,内蒙古推进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治理,带动治沙270多万亩;辽宁和内蒙古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联合打造“千里锁边”林草带,平均宽度由11公里拓宽到31公里。

  当记者来到内蒙古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流动沙丘,已经变成一眼望去尽收眼底的绿意盎然。当地采用“灌木固沙为主、机械沙障为辅”的综合固沙方法。同时,当地通过以工代赈,让参与治沙建设的牧民获得劳务报酬,吸纳4000多名农牧民参与沙地治理。

  两年来,锡林郭勒盟完成生态建设任务379万亩,浑善达克沙地年均沙尘暴次数较2000年减少了95%,北京市沙尘天气年均发生次数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初期减少84.6%。

中部攻坚战:

区域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

  和东部的情况不同,“三北”工程的中部攻坚战重点是解决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突出生态问题,确保黄河安澜。最新数据显示:中部攻坚战片区的区域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

  不久前,在宁夏中卫市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53公里防风阻沙带顺利合龙,宽约10公里至38公里,综合投资26亿元,主要由草方格、灌木带、乔木林构成。这条防风阻沙带的建成,对于遏制腾格里沙漠东扩南移、保护黄河安澜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陕西计划完成5.13万亩流动沙地治理工作。毛乌素沙地占陕西榆林面积的55%,当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不同的地块种植不同的植物,加大林木良种和草品种的使用,为防护林、用材林、景观林、经济林、饲草、草药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树种资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部攻坚战片区的区域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其中,在毛乌素沙地,同步构筑4条“防风阻沙带”,流动沙地治理率达80%以上。

西部阻击战:

建设复合型阻沙防护带

  按照规划,西部阻击战重点是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和主要风沙口,建设复合型的阻沙防护带,维护绿洲安全。目前这里的建设情况怎么样?

  在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有一片三面环沙的绿洲——民勤。曾经,这里风沙肆虐,被视作“沙漠孤岛”。如今,长达380公里的环绿洲锁边林带全面建成,成为阻挡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握手”的绿色屏障。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陶海璇:在推进环绿洲锁边林带闭环围合过程中,我们综合应用了多种科学方法和生态工程技术。先固沙后造林,乔灌草结合;引进履带式治沙机、手扶式压沙机、打坑机、无人机等治沙设备,开展人工加无人机模式,机械作业率逐步提高,大幅提升了治理效能。

  在民勤绿洲东部的白土井区域,是锁边林带最后完成治理的地方。为了让这段年轻的防线更快“长壮”,这两天,工人们正在为栽种时间不足三年的梭梭树进行集中补水。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坝林业工作区站站长 李光道:我们将持续做好补水、病虫害防治、防火、禁牧等抚育管护工作,进一步筑牢阻隔两大沙漠合龙的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当地推进实施环绿洲锁边林带建设、甘蒙边界重点风沙口联防联治及生态用水保障“五大工程”,新增人工造林13.13万亩、封沙育林草4.31万亩。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 姜莉玲: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工程固沙130万亩,封沙育林草325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61万亩。

沙海深处

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增收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北”工程的持续推进,不仅让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当地也在不断通过治沙,让生态的“颜值”转化成发展的产值。

  当记者来到内蒙古通辽市时,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果树,这是科尔沁的治沙明星“塞外红”。依靠“生态屏障+经济林”的立体治沙模式,如今,“塞外红”光卖果,一亩地一年就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西归力村党支部书记 马秀英:今年的果长得特别好,我们引进了深加工,秋天我们果农的收入还能增加一笔。

  负责人说的深加工,是当地正在沙海深处大力推进的“立体经济”。目前,这里的林草沙产业年产值达到39亿元,年沙地生态旅游人数超200万人次,年产值达16.8亿元。

  在新疆和田,去年11月,长达3046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绿色生态屏障在这里实现合龙。今年,当地在示范区内持续扩边增绿,4.15万亩新增绿植,让锁边带的宽度从100米增加到了最宽处的3164米。

  在项目建设中,当地创新采用了“光伏+治沙+农业+牧业”的模式,地上有光伏,地下有牧草,养殖了黑鸡、羊,种植了西瓜、玉米、西红柿、辣椒等作物,初步形成了治理、种植、养殖的沙漠生态。

  洛浦县林业和草原局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柏建华: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改变了沙漠生态。通过2万余亩光伏板形成遮阳屏障,使地表温度下降3~5℃,降低了沙漠水汽蒸发,土壤含水率提升20%左右,作物存活率显著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8月18日,北京有分散性降雨,...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市气象台8月17日23时发布天气预报:今天后半夜多云间阴,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
水利部对海南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   新华社电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17日对海南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安徽一地6名干部拟任新职 安庆市迎江区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
最新或2023(历届)部队党员... 敬爱的党组织:  从组织考察我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在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的...
五十命抵一命!以色列前高官称加... (来源:上观新闻)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6日,以色列多家媒体援引一份泄露录音报道,称以色列国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