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眼里的抗战实录 林氏三姐弟日记原本归藏中山大学
创始人
2025-08-17 20:05:42
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日前,中山大学校友林氏三姐弟的日记原本归藏中山大学博物馆。本次归藏的日记原本一共有10册,记录了林氏三姐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所记录的内容对补充了解抗战中的中山大学和中国抗战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林氏三姐弟日记原本归藏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供图

林氏三姐弟是国立中山大学​​​​员生,大姐林蕙仙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时任助教,三弟林本棫是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43级学生,四弟林本朴是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1944级学生。在父亲林祖泽的教导下,林家子女养成了记日记、写家书的习惯。

本次归藏的日记原本分属4人:父亲林祖泽的《虎口余生记》,林蕙仙的《避难日记》《读书日记》《滇途日记》《澄江修学日记》《罗迦修学日记》《寓港日记》《曲江坪石教学日记》,林本棫的《日记》《读书日记》,林本朴的《暑期日记》。

这些日记中,既有三姐弟与同学等的合影,也记录了他们在1938-1943年间辗转虎门、香港、越南​​​​、澄江、曲江、坪石的见闻、心得和感想。其中,不仅有三姐弟对世界局势和抗战消息国内​​​​战事的关注,还有不少对当时社会细节的描写:大战来临前,虎门交通封锁,普通民众十分紧张、仓皇,向司令部商借军用汽车撤往香港,凌晨二时起身,车上“无立足之地”,人潮拥挤,“呼吸几为窒息”,待到蛇口,“码头为塞”。

在这些日记中,读者能感受到中山大学师生在战火中办学的艰辛,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志存高远的决心。林蕙仙亲历并记下了1943年1月4日、5日日本轰炸机连续两天对曲江的轰炸:敌机分批轮流闯入市空,一字排开,“弹声四起,震撼山岳,浓烟蔽天,有如春雾,十步之内,不见人影”,“整个原野,但见黑烟弥漫,曲江城陷在火焰中”。1939年的元旦,年仅15岁的林本棫在日记的自序中立下高远目标——“立身处世,德言并修”。而14岁的林本朴,则以稚嫩而严肃的笔划,写下“步武前尘,以承家学” 的誓言。

不幸的是,林氏三姐弟三人皆殉难于1945年的客轮事故。1945年抗战胜利,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的潮籍员生麇集汕头,拟乘轮船赴校报到、复员广州。然而大战刚过,商船尚未复航,两港商趁机取巧,将承租的日本超龄铁木制小货船改为客货船运营,分别是祥发轮​​​​和祯祥轮。10月25日,载有165人的祥发轮​​​​油箱爆炸,83人焚溺而死,内有中大学生6人。同日,载有350余人的祯祥轮由汕头启碇,因载重逾量二倍,启航不久即告危险,延至28日午前4时沉没,死者200余人,内有中大员生50人,岭大学生4人。

至今,中山大学校史馆二楼仍存有“国立中山大学​​​​校林氏三先生复员殉难纪念碑”和“碧海珠沉”碑,均是林祖泽次女、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1944届毕业生林莲仙为纪念三姐弟而奔走集资刻铸。姐弟遇难、父亲过世后,林莲仙数十年辛苦抱持他们的论述、书札、日记等烬余,并寻觅机会在1980年于香港出版了部分残稿,名曰《乔梓集》。

今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研究员王思思博士在新加坡的一间旧书店发现了这批日记,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康翻阅之下,意识到这批日记的主人正是中山大学校史馆展陈中述及的林氏姐弟,立即联系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春声。

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吴重庆教授得知林氏日记原本尚存,感到十分难得,多方筹措,在厦门大学副教授郑莉、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蔡志祥、中山大学教授刘志伟​的接续努力下,这10册日记最终得以归藏中山大学。

据悉,林氏日记不仅是他们个人生活的写真,也是中山大学抗战史、播迁史的实录,更是“中国抗战纪与地理志的注释、修正与补苴”,具有重要史料与研究价值。这些日记原本将作为重磅展品,将在中山大学校史馆举办的“抗战中的中山大学”特展中展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强军路上·永不褪色的战旗|英雄... (来源:中工网)人民日报记者 付文“巍巍燕山高,萧萧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秋,...
今年暑期“轻松”避暑模式走红 ...   今年暑期,不少地方都在文旅项目中增加了消暑纳凉新花样。一些自然景区专门全新推出了降低难度的“轻松...
一周牛熊股丨9股周涨超50%,... Wind数据显示,本周(8月11日至8月15日)共有23只个股涨幅超40%,9只个股涨超50%。欧陆...
中央气象台8月17日发布高温黄... 新京报讯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17日18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暴雨蓝色预警。中央气象台8月...
“首次”“首个”刷屏!这一周,... 来源:@央视财经微博本周我国在航天、能源、科技等领域重点工程接连取得新进展多个“首次”“首个”亮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