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钦州发布
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老温村,傍晚时分常能看到一个身影穿行于村道,时而驻足查看火灾隐患,时而俯身检修水管电路。他叫覃铭富,是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灵城消防站的一名政治指导员。今年5月,他主动请缨,来到老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覃铭富在消防救援岗位上开展训练
面对未知的挑战,覃铭富并非毫无准备。驻村前,他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老温村,并向此前驻村的几位第一书记“取经”。“我要做的是发挥专长,运用在消防岗位上锻炼出来的执行力,踏踏实实为乡亲们做些实事。”他这样告诉自己。
来到老温村后,覃铭富跟着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宣传政策、拉家常、问困难、听想法,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但他很快发现,真实的乡情民意,有时光靠问是问不透的,干群彼此不熟悉,总隔着一层“生分”,乡亲们难以敞开心扉。
“董桂林书记通过‘蹭饭’破冰的方法给了我很大启发。”覃铭富说。不过,他没有如法炮制地去“蹭饭”拉近干群关系,而是结合自身所长——动手维修。
覃铭富与老温村村民谈心
每家每户总会面临一些生活上的烦心事:屋顶漏水、家电罢工、水管老化……每天晚饭后,覃铭富就沿着村道挨家挨户走,一边排查火灾隐患,一边向村民了解家中是否有物品需要维修,并将每一条诉求记录下来,逐一上门修理。
在村里,覃铭富可以是“泥瓦匠”,也可以是“水电工”。在修理的过程中,村民也会搭把手,大家边修边聊,说点家长里短、村里大事,再聊聊一年收入、个人发展,不仅干群关系破了冰、升了温,还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困扰村民日常生活的难题,一举多得。
覃铭富帮助村民安装窗帘
维修村民家中的灶台
这份在共同劳动中建立的信任,很快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力量。5月底,脱贫户裴世华因种植的玉米滞销向村委求助。此时玉米已到生长关键期,最佳采收时间即将结束,若不及时采收销售,玉米卖不出好价钱,农户将损失惨重。覃铭富立即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统计类似情况的农户数量,并制定专项帮销方案,主动对接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北海市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多方合力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户销售了一万多斤玉米,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户挽回了损失。
覃铭富开展助农工作
乡村要振兴,乡村资源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盘活好。老温村土壤为滨海黄壤土,气候冬干夏湿、高温多雨且日照充足,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的红薯生长条件。去年,老温村的红薯在2024年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冰淇凌红薯”和“西瓜红红薯”金奖。然而覃铭富发现,红薯虽然质量好、产量高,但销售渠道却十分单一,主要依赖于“熟人网络”,不利于向全国范围推广。
为了拓宽村里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覃铭富把目光投向了直播带货。前期,覃铭富和驻村工作队对直播带货的流程、政策等有关内容进行了调研。目前,他们正在着手推进直播队伍建设、物流运输等工作,致力于把老温村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覃铭富排查商铺消防安全隐患
“作为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员,筑牢乡村安全防线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件大事。”刚到老温村时,覃铭富就带着村干部一起,对村里的自建房全面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向村民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发放宣传资料。
今年6月中旬,为应对台风“蝴蝶”,覃铭富与村“两委”班子一道,提前走村入户,全面排查房屋抗台风能力,提醒村民做好应急防范准备。在台风过后,第一时间查看农户庄稼受损情况以及房屋损坏状况,并向后盾单位申请房屋维修经费4万元,对受损房屋进行及时修缮,最大限度降低了台风对村民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
覃铭富挨家挨户了解村民家中情况
从一名消防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两个多月来,覃铭富迅速适应新角色、新身份,走村入户、争取资源、开拓路子,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如今,看着村里连片翠绿的红薯地,听着乡亲们增收后的欢声笑语,他更加坚定了扎根这片热土、服务乡亲们的决心。
“群众期盼的,就是第一书记要干的。”乡亲们真挚的感谢犹在耳畔,激励着覃铭富不断开拓进取,“我要想方设法带领老温村的村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推动全村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华能道德讲堂“追忆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