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年来,深刻改变了中国。
读懂“两山”、践行“两山”,可以有很多学习领会的好方法。这里再提供三把钥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观点和标识性论断。它阐明了三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从理论逻辑上,它破解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观念,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传承弘扬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逻辑上,它标志着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与境界。从现实逻辑上,它为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具体的学习方法看,读懂“两山”,首先要抓住重点,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次要打开视野,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全局中领悟。比如,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讲的就是“两山”理念。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也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富的交集。这深刻说明,创新理论有着内在贯通的科学体系。
好的理论都有着朴素的表达。“绿水青山”讲的是生态,“金山银山”讲的是经济。“就是”,阐明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一句话,十个字,思想的逻辑,一目了然。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两山”理念,是保护的思想,更是发展的思想;是发展的思想,更是改革的思想。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二十多年前,林子的产权是集体的,大家靠山吃山,乱砍滥伐屡禁不止。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推动当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从此踏上呵护绿水青山、找到金山银山之路。新时代以来,这项改革继续在全国深入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成立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下设六个专项小组,排在第一的,就是“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两大领域的改革,放进一个小组,凸显经济与生态的改革内在紧密相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部署“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其中涉及几十项改革任务,个顶个的是重大变革、深层变革。
比如“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短短12个字,要回答——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钱,怎么计算出来,怎么上市交易,怎么变现。
“两山”理念,饱含着“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实践逻辑。
时间,对于践行“两山”理念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观念更迭、理念进步,是个一以贯之的持续过程。在几十年来的实践纵深里,人们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先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后来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再后来终于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意味着既要充满紧迫感、又要有历史耐心。有了紧迫感,才有行动力。有了历史耐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看“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安吉余村,二十年来步步探索,敢迈步,也不停步。大江南北的实践脚步,莫不如此。
——意味着践行之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今天,中国已迈进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更大力度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以绿色发展方式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唯有继续向前,积跬步以至千里。
时间是一把尺子,量出观念演进,量出蹄疾步稳,量出久久为功。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