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白洋淀
创始人
2025-08-17 13:16:49
0

转自:雄安发布

那是1942年初秋的深夜

星芒刺破焦黑的封印,化作点点流萤

筛落在白洋淀的烟波之上

芦荡深处,撑出一叶小船

如轻捷的雁翎飘向对岸的村庄

槐荫遮盖下,老屋屏息静气

唯有一扇窗棂眨动昏沉的睡眼

独对长夜,像有许多话要说

又缄默无语

她盘坐炕桌边

烛光从穿针走线的指缝间缓缓流淌

托起荷包上一朵初开的红莲

那细密的针脚缝补着岁月的裂痕

却总也缝合不了水天相接处的惦念

此时屋门被轻轻推开

他跨步走来,腰杆挺拔、目光闪闪

将汹涌的夜气挡在门外

她身子一颤,针尖挑破了食指

鲜红炸裂的刺痛让她确信

被那双臂揽入怀抱的正是

日日夜夜哽在心头的思恋

他深深吸吮着家的味道

发髻沁出的丝丝汗香

混合着苇席的清凉、炕土的温厚

酿造正醉人的甘甜

多想让此刻停下来

让时间过得慢些再慢些

让怀抱里的柔情化作白洋淀水不息的波澜

而残留的硝烟仍在

军装的布纹里蠢蠢蠕动

像一条蛇吞吐着信子

冷冷示意——敌寇的铁蹄正在

踏碎千千万万个家园

当烛花在黎明的边缘凝固成泪

雄鸡从夜的余烬里抽出第一缕微曦

她知道又到了离别时刻

就把缝好的牵挂一件件塞进行囊

默默抚平他衣襟的褶印

瞅着他挎上盒子枪扎紧武装带

直到那艘小船消失在芦荡里

雁群南飞,淀水茫茫

芦花抢在落雪之前白了头

拽着寒风奔突呐喊

那年冬天,村里的后生都走了

他们朝着纷飞的战火挺身而去

从此许多人就再没回来

她担水劈柴,皲裂的双手

喂养着灶膛的烟火

她缝缝补补,吱呀的纺车

绵延着老屋的生息

暮色中升起的炊烟

是寄出的家信,无论他身在何方

心头总会收到一缕温暖

在午夜冰封雪裹的寂静中

她听到子宫深处细微的萌动

仿佛是他心跳的回声,遥远而真切

她笑了,笑出两串泪

涓滴在棉线最柔软的经纬

织就的那件小兜肚上

他们播下的种子已发芽

给他一个惊喜,等他回家

二百里外,家并不遥远

而老屋的门,他却再不能推开

为掩护战友,他的胸膛抵住了敌寇的子弹

三十四岁的生命刻入

太行山下一块墓碑,模糊的字迹

枕着唐河不舍昼夜,流向白洋淀

滔滔水声里低回着他的乡音——

俺白洋淀的儿女就像芦苇一样坚韧

割不完,烧不尽,就算倒下

化作泥土,也要为抗战的胜利垫脚铺路

她擦干了最后一滴泪

将无尽的咸涩腌入萝卜干

就着棒碴细细嚼慢慢咽

只为那腹中正醒来的春天

三 

麦穗金黄,荷叶田田

芦苇荡又撑起翠绿的帷幔

嫩如新芽的初啼,照亮了老屋

照亮了她疲惫而欣慰的脸

搂起呱呱坠地的婴儿

她将浸透骨血的苦雨寒霜

架在生命的余火熬成乳汁

一滴滴注满襁褓中的空白

娃儿四岁那年,她流尽了

全部母爱,恍惚间那熟悉的身影

从高山之巅跨步走来

还是那样腰杆挺拔,目光闪闪

她知道自己也将离去

攥着娃儿的手慢慢的松开

她是我姥姥,他是我姥爷

他们身后,只留下空荡荡的老屋

和母亲残缺的童年

有亲情在,失去爹娘的孩子

就不是孤儿,老屋檐下

姑姑那沾满灶灰的围裙

还原了家的样子

旧蒲扇摇来水波上的星光

摇来清风与蛙鸣伴着母亲入眠

爷爷的镰刀和渔网

将白洋淀的馈赠盛入粗瓷碗

熏鱼的焦香味至今萦绕在母亲的舌头

十七岁那年,一纸入伍通知书

带着塞北高原猎猎长风,将青春召唤

挎上背包,母亲含泪

捧一束红蓼跪在我姥姥的坟前

多年以后,母亲回乡探亲

乡情依旧,乡音无改

村口千里堤的沙土

还藏着儿时跳动的脚印

麦秸垛上还能摸到当年的月光

只是老屋和老人都不在了

作为军医,母亲治愈过无数创伤

而乡愁的疤痕却痛了一辈子

每当晚霞映红天际

母亲常常望着窗外出神

逆光中,她的白发

像霜染的芦花风中摇曳

眼底深处汪着一泊淀水

老屋顶上,炊烟在暮色里飞

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抗战馆里台阶设计成13厘米的讲... 【#抗战馆里台阶设计成13厘米的讲究# 】这是一个媲美高品质博物馆的纪念馆,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
“以更密切的老中合作造福两国人... “老挝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老挝副总理吉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高...
iPhone18相机键或取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雷科技)苹果...
最新或2023(历届)市学习十...  防城港市老科协召开理事会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11月6日上午,防城港市老科协召开二届十一次理事...
最新或2023(历届)及十三五... 国家邮政局召开最新或2023(历届)工作务虚会  科学谋划最新或2023(历届)及十三五邮政业发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