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新闻网)
转自:邯郸新闻网
为民解忧 实事实干
——大名县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观察(三)
近来,30余只苍鹭在大名森林生态园“安家落户”的新闻成了热点。苍鹭有“生态贵客”的美誉,它们是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野生鸟类,它们的到来,印证了大名县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优美的生态环境,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收获。图为市民在大名森林生态园内散步。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学维 摄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名县坚持党建领航,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等方面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为百姓带来了触手可及的生态福祉。
当然不仅仅是生态。教育、医疗、就业、城建、社区治理等,只要涉及群众的“身边事”“关心事”,大名县就把党建的“触角”延伸到那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干实,用“红色初心”书写万家幸福的“民生答卷”。
“党旗红”创造环境蝶变
苍鹭翩跹,择水而居。苍鹭生活在大名森林生态园一个湖中岛上,这里湖水清凉,鱼虾成群,而湖水的主要水源来自大名县小引河河水。
小引河穿大名县城而过,周边居民区密集。过去的小引河水质曾一度不达标,“由于河道边的市政污水管道年久破损,导致污水溢流排入小引河,加之附近居民长期在岸边丢弃垃圾,使得水质变差,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大名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任玉杰说。
改变始自大名县委将生态环境改善列为党建攻坚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吹响了水生态治理的冲锋号角。
由大名县委牵头成立小引河治理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担任“总河长”靠前指挥,组建党员突击队包段负责、日夜攻坚,以坚强组织力攻克河道治理重任。
截污,清淤,改建污水管网,打造两岸景观带,修建步游道……随着治理工程的推进,小引河环境实现了大变样。沿河居民赵慧敏对记者说:“水清了,垃圾没有了,每天晚饭后在河边散步,十分惬意。”
如今漫步引河公园,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让人神清气爽,这条穿城河真正成了“民心河”。
城乡环境蝶变不止于此。大名县通过“拆墙透绿”行动,新增公共停车位929个、公共绿地3.1万平方米,还绿于民、还路于人、还景于城。建立“指挥部+项目部+党支部”运行机制,把党组织建到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一线。锚定打造“最干净县城”目标,先后启动实施了7个老旧片区搬迁,县城19条主次干道改造焕新,97个老旧小区绽放新颜,75条小街巷全面提升,8条断头路得以打通,城市“里子”“面子”同步升级。
除此之外,城区内建成64处城市花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形成了步步有景、处处见绿的城市景观,构成了大名城市微旅游休闲带,点亮了群众多彩幸福的新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
“现在看病省心多了,挂一次号能顶三天,还有导诊台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把我领到老年门诊,服务很贴心。”来大名县中医院看病的张兰英老人赞不绝口。该院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进一步方便患者问诊,并在医院大厅设立“党员先锋岗”,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大名县中医院的变化是该县着眼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期盼的范例。近年来,大名县始终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心头大事”,通过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得到大幅提升。
破“入学难”。去年以来,县主城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1万余个;农村完成20所寄宿制中小学改造提升项目;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招聘选聘802名事业编教师补充乡镇教学一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解“看病难”。创新推出“码上就办”“支部建在科室”“名中医基层服务驿站”“车轮上的急救站”等系列党建品牌;老年一体化门诊、无人机急送药品等创新服务惠及3万人次;“医共体”建设全面升级,群众在家门口可享受三甲医院服务。
攻“养老难”。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养老服务智慧信息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建设高端养老服务综合体;12个乡镇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68个村(社区)建立了“老年协会”,组织开展结对互助服务;为214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量身定制适老化改造。
克“就业难”。创新实施“非遗+残障”残疾人就业项目,禹善草编残疾人传承教育中心累计培训残疾人学员9000余人;新建冀鲁豫(大名)人力资源产业园,吸引20余家人力资源企业入驻;积极推进“十万学子进邯郸(大名县)”就业行动,每年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300人以上。
善治守护万家宁
日前,大名县委组织部开展了一场独特的“主题党日”活动——参观大名县禹善草编残疾人培训基地,现场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并组织党员进行捐款。
近年来,大名县持续打造“善美大名”,将慈善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与民生保障。各村(社区)均建立了“红色慈善驿站”,整合村监会、慈善会、红白理事会等职能,实现“1支队伍+N项服务”。
通过推行“善举积分超市”,将好家风评选、红白事简办、参与环境整治等30余项善行量化积分,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物资或专项服务。实施“代理爸妈”公益慈善项目、“暖巢老人”关爱行动等,让慈善之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为加强社区治理,大名县委积极推动“把支部建在楼宇上”,充分发挥楼宇党组织作用,今年以来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936件,办结居民“微心愿”255个。
同时,打造了社区“四点半课堂”、积分超市、老年食堂、托管中心等一批特色服务项目,并建立“周二常态+假期应急”“双报到”志愿服务机制,常态化组织县直单位5000余名党员干部到分包路段、分包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搭建服务群众的桥梁。
如何使基层治理达到和谐有序的效果?大名县打出了“组合拳”:充分发挥“女支书”“兵支书”优势,成立了35个“佳人家事”“兵心”等品牌调解室,化解群众急难事;探索建立冀鲁豫“三省四县”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三省四县”调解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治理。
如今,450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活跃在大名乡村一线,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达99.7%,以真心服务赢得群众普遍满意。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翔
上一篇:中国古代宴饮游戏中的“投壶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