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安部新闻传媒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磊口乡静卧于豫北层峦叠嶂之间。这片苍翠的土地,曾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前,我党在这里领导军民抗击日军。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泉门村成立后,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独立营、区干队,支援主力部队对敌作战,同时在各村建立政权及民兵组织,打击土匪,维护社会治安。
回溯烽火岁月,一段关于“水”的故事尤为动人。当年,泉门村村民需要翻山越岭三四里肩挑背扛取水。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群众组成修渠小组,凿通引水渠三千余米,在村中建起五座水池。
“奔流入村的生命之水,便成为‘为民’二字最生动的注脚。”安阳市公安局殷都分局磊口派出所所长祁兵说,“昔日先辈们依山筑渠解民渴,今天的我们,更要守护民安。”多年来,驻守于此的磊口派出所,将红色基因化作新时代警务实践的源头活水,在崇山峻岭间续写着新时代爱民为民的崭新篇章。
夜幕低垂,山风刺骨。今年4月的一天,一名老人在辖区地形险峻的清凉山中走失。磊口派出所副所长袁麦生、民警董泽桥联合村干部火速进山。荆棘划破了手臂,但他们搜寻的脚步没有半分迟疑。经过近4个小时的不懈攀爬与地毯式搜寻后,民警终于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山道上发现了体力耗尽、瑟瑟发抖的老人。民警们小心翼翼搀扶起老人,递上热水和食物。
为民情怀不仅闪耀于生死瞬间,更浸润于家长里短、日常琐碎之中。
辖区村民老李家的浇水渠道流经老刘家的田地。长年累月的流水渗漏侵蚀了老刘家的土地,影响了庄稼收成,两家为此争执不休。民警了解情况后,认真倾听双方的诉求,既讲“远亲不如近邻”的情理,也依据现实损失和公平原则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老李和老刘在渠边握手言和,渠水也恢复了畅通。
面对田地边界、邻里口角等纠纷,磊口派出所主动牵头,依托北山庄、卜居头、上庄三个警务室,联合16个村委会,发动村中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多元调解力量,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传承红色精神、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同时,磊口派出所还通过布建治安积极分子网络,加大治安巡查力度,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安全防范,守护着山乡的安宁。(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波 通讯员钟传生 槐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