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月朦 通讯员 叶子)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项特殊的助学金正悄然传递着温暖。它不公开获奖名单,不出具获奖证书,更不进行受助者的个人宣传。这项名为“陈传才助学金”的项目,以其独特的“三不”原则,守护着寒门学子的尊严,滋养着他们静心求学的梦想。这项奖学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已故原中文系主任陈传才与其夫人新闻学院副教授岳同,两位一生清贫无儿无女的老党员,在生命暮年决心变卖房产,将卖房所得和毕生积蓄共360万元悉数捐赠给文学院,用以资助贫困学生。
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岗位上的陈传才与岳同,有着严谨而开放的学风教风。陈传才在主管全系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时,开列了120部书目,要求学生三年内必须精读40本学术专著;更坚持“严进严出”,要求文艺学学生必须要有“艺术感受力”“理论分析力”和“写作基本功”。也许正是这种近乎严苛的训练,夯实了人大中文系深厚的学术底蕴,也助力文艺学在1993年获得中文系的首个博士点。他的夫人岳同在人大新闻学院任教期间,常结合自己十余年从事新闻写作实践的具体经验,如手术刀般精准剖析采写技艺。在她眼里,新闻作品应真实地反映时代,也要自觉地为新事物呐喊。
为实现陈传才、岳同二人生前的心愿,陈传才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落实捐赠事宜,成立“陈传才学生扶贫基金”,并特别设立“陈传才助学金”,每年资助2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开展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据计算,这笔捐赠能持续发放48年,惠及近千名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