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婧涵 通讯员 卢晓丽 余一凯) 7月29日,在开化经济开发区的“瑞昌科技蓝”巾帼共富工坊内,百余位工人在组装无人机马达。“我们以前主要做代加工,现在也能自主研发了。”负责人叶新春展示着新研发的无人机马达,自豪地说,这个巾帼共富工坊今年订单额已突破3000万元。
近年来,开化县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来料加工业招商引资和招大引强,明确三年投入400万元扶持资金,在加工费发放、场地租金补助、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这项政策,助力“瑞昌科技蓝”实现了从传统来料加工到自主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的跨越。如今,老厂区稳产基础件,新厂区则专攻无人机专用马达生产。
目前,开化已建成15个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家门口”就业网。在马金镇新建成的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里,“哒哒”的缝纫声不绝于耳,村民何晴手指翻飞,缝制毛绒围巾。她说:“这里离家近,能照顾孩子念书,一个月还能挣三千多元,心里很踏实。”得益于开化对共富工坊的专项扶持,这个集培训、展销、直播于一体的三层小楼,不仅盘活了镇里的闲置物业,还提供就业岗位。
借助365巾帼共富联盟的平台,开化县把巾帼共富工坊越做越大。“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让大家‘有活干’,更要‘干得值、挣得多’。”开化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共建设了67家巾帼共富工坊,吸纳8250人就业,2024年发放加工费1.86亿元,今年以来,已发放加工费1.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