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民族精神的抗战家书
创始人
2025-08-07 00:21:20
0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八十载,《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增订版)》将我们重新带回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岁月。这些泛黄纸页上的斑驳字迹,既是个人情感的私密表达,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永恒镌刻。每一封家书都像一扇时光之窗,透过那些或清秀或苍劲的笔迹,我们得以窥见抗战先辈们的心灵世界——那里既有对亲人的无尽牵挂,也有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思。

全书收录了左权、张自忠、赵一曼、蔡炳炎、戴安澜等40余位革命英烈的近百封家书,讲述了这些家书背后的故事,提供了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生动资料和鲜活视角。书中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官兵的家书,还有爱国华侨等各阶层民众的家书,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场的抗日将士们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普通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厚情怀。

每一封家书和老照片都是珍贵的史料,是革命前辈勇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真实写照。它们是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无论修书者的身份地位有多么不同,但在情深意长的字里行间,却无一例外表达了“为国而战,无尚光荣”的豪迈英雄气概。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壮烈殉国前3天,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深切表达了“不必顾及我”的旷达襟怀,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在国难当头时,将个人小爱融入于国家大爱的高尚情操。他这种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了无数国人投身到抗战的洪流当中。国民革命军第151师副师长余子武将军在衡阳保卫战期间,给家人写了一封诀别信。信中既有对“长沙已失守”的战局分析,也包含“现在此逃难中,最要紧是食饭”的民生关怀,其“宁可战死沙场决不做倭寇俘虏”的誓言,充分彰显出他舍身取义共赴国难的勇毅担当。书中,像左权、余子武一样英勇无畏、守卫祖国山河的抗战将士们还有很多。他们在用鲜血和生命凝写的封封家书中,都由衷表达了“驱逐倭寇,护我中华”的抗战意志。无论是赵一曼的“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的示儿信,还是张自忠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铮铮誓言,抑或“八百壮士”指挥官谢晋元的“为国而死,重于泰山”的热忱呐喊,以及新四军战士程雄的“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的赤诚表达,那浓烈的家国之爱和炽热的抗战情怀,无不在方寸书信里,汩汩流淌,迸发出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族入侵的时代强音。

从传播学视角看,抗战家书创造了特殊的“战时通讯美学”。受限于战时条件,这些文字往往言简意赅却力透纸背。赵一曼给幼子的遗书仅237字,却完成了一个母亲的精神涅槃;华侨家书中“汇去叻币五十元”的朴素记录,承载着海外赤子的拳拳报国心。这种“纸短情长”的书写方式,恰与当下社交媒体时代的碎片化表达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历史认知层面,本书打破了传统抗战叙事的单一维度。既有共产党将领革命必胜的信念宣示,也有知识青年投笔从戎的心路历程,亦不乏普通士兵想吃娘做的饼的质朴思念。这种多元叙事的抒写,真实地还原了全民抗战的历史图景。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当下,重读这些情真意切的家书,无疑是对当代人价值观的一次深刻洗礼。家书中反复提及的诚信、节俭、忠孝等传统美德,与抗战军民展现的爱国、奉献、勇敢等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

拂去历史的尘埃,星空一片光彩熠熠。当书页间那些英雄的故事与必胜的信念交织在一起,便汇成了一部雄浑的抗战组章,它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饱蘸着思想的光华,书写出我们这个民族巍然不倒的精神丰碑。

□钟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呈现中华文明万千气象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    8月6日,参加成都世运会的外国运动员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本...
多部门提升中欧班列“东通道”运... 超清高清流畅继续播放当前非Wi-Fi网络,继续播放将产生流量费用视频播放失败建议打开央视新闻观看截至...
19世纪法国绘画中的乡村和人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    米勒《拾穗者》(1857)资料图片    毕沙罗《吉索尔市场...
【新闻随笔】风扇帽走红说明了啥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新闻随笔】  近期,一款国产太阳能风扇帽在海外市场引发抢购,订单量...
长江电工集团硬核创新:众创合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包括电气在内的能源行业正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