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银发力量 注入发展动能 秀屿区实施“银龄有为工程”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评论全部评论视频推荐
创始人
2025-08-06 22:52:46
0

  笔者昨日从秀屿区获悉,该区创新推行“银龄有为工程”,通过文化传承、非遗升级、乡风治理三大路径,深度激活银发人才资源,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文化传承方面,秀屿区建立全区银发人才联系点,依托靖恭妈祖文化交流中心组建银发人才宣讲团,通过文化讲座、经典诵读等形式激活乡土文化基因。今年以来,已开展道德讲堂超百场,覆盖群众万余人次。同时,引导银发人才回乡建立乡村公益“坐忘图书馆”,藏书超2万册,为乡村儿童提供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围绕重要节庆日举办文化分享会、经典诵读等活动,已组织2000余名农村师生参与。

  在传承非遗方面,全区设立7个非遗传习所,常态化开设非遗课堂。挖掘30名银发人才组成非遗银龄导师团,培育百余名青年技术传承骨干。银发人才牵头创办7家草竹编工艺品企业,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年创造产值近亿元,带动500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积极传承创新油纸灯笼、莆田糕等非遗技艺,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全区建立23个老党员工作室,推动各村修订村规民约。创作《聘金风波》《邻里调解员》等移风易俗主题文艺作品,结合“四季村晚”开展巡演。15名老党员通过“乡村议事厅”成功调解邻里矛盾30余起。28支老年文艺队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超千人。

  秀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银龄有为工程”充分发挥了银发人才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蔡凤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呈现中华文明万千气象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    8月6日,参加成都世运会的外国运动员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本...
多部门提升中欧班列“东通道”运... 超清高清流畅继续播放当前非Wi-Fi网络,继续播放将产生流量费用视频播放失败建议打开央视新闻观看截至...
19世纪法国绘画中的乡村和人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    米勒《拾穗者》(1857)资料图片    毕沙罗《吉索尔市场...
【新闻随笔】风扇帽走红说明了啥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新闻随笔】  近期,一款国产太阳能风扇帽在海外市场引发抢购,订单量...
长江电工集团硬核创新:众创合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包括电气在内的能源行业正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