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转自:人民政协报
在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一巷,剃头匠曹万国的摊位前挂上了统一定制的“巷往匠星”标识。他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文明积分:“给孤老免费理发能攒分,下月就能换米油!”
这一幕正是渝中区政协推动“文明有范儿·巷往”治理项目落地见效的缩影。今年以来,区政协充分发挥协商议事平台作用,组织委员下沉履职,助力大坪街道将2000平方米老旧街巷转化为文明治理新阵地,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过去,社区匠人散乱经营,油污遍地,居民投诉不断。”区政协委员、大坪街道宣传统战委员陈莎莉清晰记得整治前的单巷子,餐饮摊占道经营,安全隐患触目惊心。为此,区政协三次组织召开“巷往议事会”,邀请匠人代表、商户和规划专家共商对策。
“让匠人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主力军!”刘丽娜委员在关于推动社区治理多元共建的提案中建议,充分发挥社区匠人专业技能强、贴近居民、熟悉社区的优势,激发他们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服务邻里、营造社区文化的行动力,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在区政协推动下,街道借力“巷往议事会”,通过“四步议事法”制订公约:“需求共商”梳理357户居民诉求,“空间共建”改造闲置角落,“制度共守”建立“365文明积分银行”,“成效共评”设置政协监督岗。
如今,“巷往”项目进一步推进:街道联合四川美术学院针对游动摊贩,在大坪正街一巷打造“我的手艺活”创新场景,通过艺术赋能,形成“摊点即景点,人人是风景”的生动局面,吸引锁匠何毅等知名匠人入驻,评选“巷往之星”。黄葛树下设立的“议事角”化解了12起商户外摆纠纷,王路委员组建“1﹢5﹢N”文明管家团队,开展“文明找茬”行动,累计整改飞线充电、乱堆杂物等问题136项。“现在连雨棚颜色都是大家投票定的!”商户刘建华指着公约牌满意地说。
走进焕然一新的街巷,治理巧思随处可见,而这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机制创新。大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晓介绍,在政协委员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街道干部、社区居民共同努力下,街道利用配电房、边角地建成匠人剧场、共享花园等11处场景,闲置空间利用率提升200%;裁缝丁敏带领失业姐妹成立“巷往缝纫社”,通过政协“社企对接会”获得订单,带动12人再就业;商户联盟共建共治,签订责任书、划设经营线,2024年辖区投诉率下降65%。
从单巷子的油污整治,到“巷往”空间的文明共生,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让老城区不断焕发出新活力。“大坪街道的小巷治理,见证着政协力量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区政协主席王南说。
据了解,大坪街道还将陆续推动升级“巷往2.0”“巷往3.0”版本,通过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长效机制,构建品牌视觉与文化产品体系,实现文化浸润、社区认同、文旅消费协同发展,助力城市品质升级。
作者:李想 秦华兵 凌云
文字编辑:李晨阳
新媒体编辑:李婧然(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