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思想家)
(一)概况
本监测期内重点舆情,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原主任潘世庆被双开的消息引发关注。
《国企要参》注意到,近一个月内,国资领域反腐舆情热度较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上海市国资委原主任白廷辉相继一审开庭。
检察机关指控,骆玉林在1997年至2023年,先后利用担任青海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级干部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职务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2.2亿余元。2013年至2014年,骆玉林作为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在涉及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明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特别严重。
白廷辉被指,在2004年至2023年,利用担任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个人及单位在工程承接、工程款结算、公司经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谋取利益。2005年至2023年,白廷辉非法收受上述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财物,折合人民币8891.43万余元。法院认为,白廷辉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从2025年7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数据分析来看,国资领域腐败舆情普遍涉及纪律问题。
梳理中纪委所统计的国资监管系统46名领导干部党纪政务处分信息显示,违反廉洁纪律的有46人(占比100%);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42人(占比91.3%);违反组织纪律的有40人(占比87%);违反政治纪律的有39人(占比85%)。其中,“对抗组织审查”成高频词;违反生活纪律的有28人(占比61%);违反工作纪律的有14人(占比30%)。
其中,所有人员均违反两项以上纪律,其中违反4—6项纪律的有25人(占比54.3%)。
数据显示,违法违纪核心为:权力变现领域集中(主要涉及工程与资源审批)和人事与经营特权滥用(多数涉及在干部选拔、企业经营中为他人牟利)。部分人员存在“家族式腐败”和长期潜伏与顶风作案,46人中有43人(占比93.5%)涉及党的十八大后持续违纪。另外,国资监管落马人员的典型画像呈现“三高”特征:高比例涉贿(97.8%);高复合违纪(人均违反3.9项纪律);高家族参与(亲属协同作案)。
…………
全文共2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