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近日,西安临潼法院雨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加工承揽合同纠纷,切实维护了承揽人的合法权益,并促成案件当场履行,即调出司法为民的温度,又解出定分止争的速度。
案情回顾
刘某为白某自建房进行室内粉刷,在粉刷过程中,其站立的木架断裂,不慎摔下,导致身体多处受伤,因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问题与白某产生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后,刘某遂将白某诉至临潼法院。
案件受理后,考虑到原告刘某家庭条件不好,为使其能够及时获得赔偿,缓解经济压力,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先行调解。调解过程中,一方面向白某阐明加工承揽合同纠纷中承揽人受伤的归责原则及相关赔偿项目、数额的计算方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其向刘某提供存在安全隐患的木架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存在一定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面积极安抚伤者刘某的情绪,引导其回归理性,正确认识到自身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的装修工人,未对作业用的木架进行事前检查,忽略安全注意事项,亦存在过错,应自负次要责任。
本着“化解矛盾、修复关系”的目标,历经多次背对背调解,最终,通过“法理+情理”的双重疏导,双方逐渐放下对立情绪,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赔偿协议,白某当场履行。
雨金法庭法官邓德波说:
“农民工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案中,受伤的刘某因伤情面临医疗费用压力,误工更是直接影响家庭收入,若纠纷久拖不决,不仅会加剧其生活困境,更可能让其对法律救济失去信心。”
本案从立案到调解成功仅用短短数日,赔偿款及时到位,最大程度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充分体现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司法服务理念。
这既是雨金法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也是基层法庭探索多元解纷机制、提升司法效能的缩影。临潼法院将继续坚守司法初心,深耕基层纠纷化解一线,以耐心化解矛盾,以温情传递司法温度,用一个个成功调解的案例,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鬲 兴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