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国车企陆续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激烈的市场竞争,叠加关税冲击,多家车企的业绩拉响红色警报。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等主流车企的净利润出现了20%-60%的同比下滑。Stellantis集团、日产、雷诺、福特、沃尔沃汽车等更是出现了亏损。
德系车企利润集体跳水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汽车行业“三驾马车”利润骤降,无一幸免。大众集团公布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为1584亿欧元,同比微降0.3%;营业利润暴跌33%,从去年同期的100亿欧元骤降至67亿欧元。其中,仅关税带来的损失就有13亿欧元。
当前,大众集团在主要市场面临压力。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侵蚀依赖进口的奥迪和保时捷品牌的营收及利润。在欧洲,市场需求疲软且生产成本高昂,同样对大众集团利润造成压力。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本土品牌,大众集团的市场份额也在流失。为此,大众集团下调了全年业绩展望。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盈利同样被关税摊薄,尤其是在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8%至331.53亿欧元;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骤降68.7%,成为近四年来单季度最差成绩。受第二季度业绩影响,上半年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滑8.6%至663.7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下跌55.8%至26.88亿欧元。
对此,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认为,主要原因包括:汽车交付量下降、定价疲软、汇率负面影响、合资企业的贡献减少等。该公司还表示,由于关税打击汽车销售,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大幅低于去年。
宝马集团同样转向下滑,但跌幅相较前两位同行稍微小一些。数据显示,上半年其营收同比下降8%至676.85亿欧元;净利润为40.15亿欧元,同比下跌29%。不过,宝马集团维持其2025全年财务预期不变。另外,该公司称,其在美国庞大的制造布局使其相较于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但关税仍对宝马集团财务业绩产生了影响,特朗普对钢铁和铝加征的单独关税也对整个汽车行业造成了更广泛的冲击。
前不久,欧盟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征收15%的新关税,低于目前的27.5%,但仍对欧洲车企以出口为导向的业务构成重大阻碍。另外,欧盟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也给部分欧洲车企带来挑战,例如宝马,该公司通过合资企业在华生产电动Mini车型。
关税袭来,盈利蒸发
除了德国车企外,日韩系也难逃一劫。其中,现代汽车第二季度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跌22%至3.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据称,该季度美国关税给公司造成了82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的损失。
起亚汽车该季度同样是营收创新高,但营业利润同比下跌24%至2.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据称,美国自4月起对进口车加征25%关税,直接导致起亚第二季度营业利润蒸发78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亿元)。这一营收与利润严重背离的业绩,一定程度上将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冲击暴露无遗。
日系方面,三菱汽车第二季度净利润几乎被完全抹去,从去年同期的2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骤降至几乎为零。
美系车企同样面临压力。以通用汽车为例,上半年营收同比微增,但净利润同比下跌21%至46.8亿美元。尤其是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8.95亿美元,同比下跌35.4%。通用汽车预计关税影响将在第三季度加剧,并维持此前的预估,即贸易逆风可能使公司利润损失40亿至50亿美元。
多家企业陷入亏损泥潭
当然,要将所有的不顺全部归咎于关税也有失公平,以日产、Stellantis等车企为例,在关税生效前企业已经出现经营颓势,而关税加剧了企业困境,出现亏损者并非一两家。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集团交出了一份极其惨淡的成绩单,净亏损高达22.56亿欧元,而上年同期为净利润56.47亿欧元,由盈转亏。北美和欧洲市场成为拖累。非经常性支出也加剧了亏损,上半年该集团计提了若干特殊项目支出,包括燃料电池项目中止、平台减值、排放罚款等,合计达到32 亿欧元。面对多重挑战,在6月23日走马上任的新任CEO安东尼奥•菲洛萨领导下,Stellantis计划下半年逐步修复公司业绩,预计利润率有望回升至“低个位数”区间。
相比之下,日产的亏损则在业内意料之中。继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后,今年第二季度,日产再次出现净亏损11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日产称,汇率波动和美国关税政策的双重冲击导致业绩出现亏损。目前,在4月1日新上任的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领导下,日产正在开启全球自救,具体措施包括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以及推动研发和供应链革新等。
值得一提的是,日产的亏损,拖累了联盟伙伴雷诺。今年上半年,雷诺集团营收为276亿欧元,同比增长2.5%;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8.1%降至6%;净亏损111.43亿欧元,其中仅日产股权投资减值就录得损失93亿欧元。另外,即使剔除日产股权减记因素,雷诺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也仅为4.61亿欧元,不及去年同期(14.69亿欧元)的1/3。不过,雷诺集团新任CEO福兰(François Provost)已经于7月31日走马上任,预计公司下半年利润率将回升至上年水平。
还有两家出现亏损的车企是福特和沃尔沃汽车。前者第二季度净亏损3600万美元,主要原因是召回成本及关税带来8亿美元负面影响。后者第二季度录得10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亿元)营业亏损。沃尔沃也被认为是受美国关税影响最严重的欧洲车企之一。
可以看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头们集体遭遇了业绩寒流。关税政策的冲击如同多米诺骨牌,在各大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叠加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企业自身经营调整等多重因素,无论是欧系、日韩系还是美系车企,普遍面临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严峻挑战。多家企业通过换帅、调整战略、缩减成本等方式展开自救,试图扭转颓势。在这种情况下,行业洗牌与转型步伐可能进一步加速。
(原标题为《大众、奔驰、宝马、Stellantis、日产……国际巨头拉响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