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潮新闻报道,就职于沈阳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小彤因在社交账号下留言,遭受外校学生霸凌并拍摄视频。警方处罚了多名霸凌者,但未满14岁的被免予处罚。然而,这不是小彤噩梦的终点。霸凌者竟然开直播分享打人经历,并扬言“未满14岁不予处罚”。此外,还有人在网上以6.6元的价格售卖小彤被殴打的视频。
图据央视网
开直播分享打人经历,明码标价出售打人视频,几名未成年霸凌者猖狂到无法无天的程度。拳打脚踢、言语侮辱等霸凌行径,往往会对当事人造成难以磨灭的身心创伤。身体的瘀伤或能随时间消退,但由此造成的恐惧可能伴随终生。施暴者没有反省悔过,反而将受害人的痛苦转化为流量与利润,更突破了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底线,是对文明社会的公然挑衅。公开炫耀施暴过程,是在受害者的身心创口上撒盐;大肆消费打人画面,售卖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打人者并非不知道霸凌是在作恶,而是知道作恶后不用付出法律的代价。他们并非没有法律意识,而是法律意识太“强”了。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特定情形下可拘留未成年人的年龄下调至14岁。清晰的年龄划线,加之警方先前的处罚名单中没有14岁以下的孩子,给了这些“小霸王”恶上加恶的底气。“未满14岁不予处罚”的叫嚣,暴露出在这些“小霸王”的心里,年龄就是殴打辱骂他人的“免责金牌”,是直播打人经历和叫卖施暴视频的护身符。
校园霸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施暴者是孩子,受害者也是孩子。如果只是一味保护施暴的孩子,受害的孩子很可能缺失法律的庇护。最新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已经调低拘留未成年人的年龄门槛,但面对有恃无恐的“未满14岁”霸凌者,当前的惩戒与矫治力度显然远远不够。即便不能进行刑事处罚或拘留,也要用足以触动“小霸王”的刚性约束划清行为红线。比如,通过强制性的行为矫正课程、心理干预机制压实矫正责任,明确监护人的连带惩戒强化管教义务,而不是止于不痛不痒的批评教育。
年龄不是挡箭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沦为施暴者免受惩罚的特权。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