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6日电(雷雨 任曌阳 王思玮)聚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由厦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组建的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示范实践队,于7月15-21日奔赴浙江杭州、嘉兴等地开展专题实践调研。
图为实践队师生合影。实践队先后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座谈交流和参观学习,实践队员深刻体悟到: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北航杭研院,实践队员重点走访了浙江省工业大数与机器人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探寻产教研融合的高能级研发机构,如何以“创新+转化”双轮驱动为核心动力,构建纵向贯通的研发体系与横向融通的创新生态,进而赋能国家科技战略实施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浙江大学,“马兰精神”展厅和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实地参观,实践队员深切体会到,高校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是科技创新的高地,秉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理念,在迈向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征程中贡献关键力量。
在杭州六小龙展厅、阿里巴巴集团、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杭州城市大脑指挥运营中心,实践队员围绕科技企业与教育融合、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展开深入考察,并聚焦科技成果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开展专题学习调研,期间收获颇丰。
在阿里巴巴集团西溪园区,实践队员通过参观访谈,深切感受到阿里巴巴将技术创新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坚持以科技推动数字化的实体经济发展、以创新迈向绿色未来、以行动奔赴乡村振兴热土的责任与担当。在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四足机器狗绝影X30正在轻松完成上下楼梯、复杂地形行走等高难度动作,即便受到外力干扰也能迅速恢复平衡。实践队员通过座谈和调研,了解到这些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消防应急、工业制造及公共安全等领域。云深处科技依托浙江大学顶尖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机器狗核心关节模组、运动控制算法及全栈式解决方案,打造了主导研发、课程整合、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实践模式,这为实践队师生带来了关于教育与科技如何深度融合的启示,队员们意识到,高校科研成果能在企业中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而企业的需求也反向推动高校教育在相关领域的改革与创新。
图为实践队走进科技企业参观调研。走访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实践队员们直观看到杭州城市大脑作为城市治理的“智慧中枢”,为城市生活打造了数字化界面,涵盖了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为推动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共治”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城市政务服务体系,生动呈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鲜活图景。
此外,实践队员还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等场馆,感悟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教授、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信息学院曲延云教授、厦门大学思政课教师陈仁锋、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郑智超等教师结合不同的实践场景,为实践队员带来一堂堂精彩的思政微课。
厦门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任曌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王思玮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参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建的全国首家公益性产业学院——橙点数字产业学院的体会,以自己的所行所见所思录制了一堂行走的思政微课,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创新是青春本色,新时代的青年每个人都是创新舞台上的主角,青年要踩准时代的鼓点,朝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矢志奋斗!”
图为厦门工学院学生结合所见所感录制行思微课。此次暑期实践,实践队深入走访教育综合改革前沿阵地、科技创新核心区域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深切感悟到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紧密相连,形成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们对未来在教育与科技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励着他们努力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