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内蒙古克旗市场监管局以诚信建设工程和赤峰市“十大行动”为抓手,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创新实施“信用+监管”模式,多措并举着力提高经营主体整体信用水平,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市场监管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升级,为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信用培育做“加法”,厚植诚信根基。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方式强化合规引导、信用宣传。线上依托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送年报通告、年报操作指南、年报问题解答、信用修复流程等政策解读,提醒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开展“经营主体年报服务月”系列宣传活动,线下深入辖区食品加工园区、农贸市场开展“年报服务入企”活动,现场指导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信息公示。截至6月30日,全旗企业年报率为98.30%,比2023年度年报上升了0.04个百分点,超过全市平均值,在全市排名第2位。
信用修复做“减法”,重塑信用形象。日常加大对执法人员年报及信用修复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年报和信用修复“帮代办”服务点。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在政务服务大厅“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为经营主体提供“一次性告知+全程帮办”服务。建立失信主体动态清单,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主体实施“预警提示—定向辅导—快速修复”闭环管理。2025年上半年,累计帮助500余户失信主体完成信用重塑。
分类监管做“乘法”,倍增营商效能。规范涉企检查,坚持涉企检查“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原则,以信用风险等级为依据,统筹计划和集成管理市场监管领域各类检查,压减入企检查频次,规范涉企监督检查内容、方式和流程。通过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系统归集到的各类涉企数据,将全旗企业划分为A类企业(信用风险低)、B类企业(信用风险一般)、C类企业(信用风险较高)、D类企业(信用风险高)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2025年上半年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41个批次,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深化“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经营主体完成整改,推动包容审慎、合规引导成为监管新常态,对初次、非故意、危害轻微的给予行政指导,精准适用轻微免罚清单,注重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实际问题。
联合惩戒做“除法”,净化市场生态。联合发改、税务等部门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采取网络核对、税务取证等形式依法清理吊销5户长期停业企业的营业执照。对守信主体在评优评先、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已指导内蒙古农商银行克什克腾旗支行与辖区10户个体工商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成功为5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了授信贷款78万元,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鲜明导向。
下一步,克旗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着力提升信用监管效能,通过深化信用培育、推进合规建设、强化分类监管、优化服务引导等举措,落实包容审慎信用监管常态化机制,护航经营主体健康成长,营造“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维护诚信、共享诚信”的浓厚氛围。(来源:赤峰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