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山西日报
文 | 山西日报 李宏伟 秦振华 杨宽
今年夏天,洪洞县兴唐寺乡中镇霍山景区格外热闹,一拨一拨游客专程来这里享受清凉。当地村民开民宿、卖山珍、做手工,收入可观。兴唐寺乡建设康养小镇的蝶变,是洪洞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
作为山西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洪洞县创新实施“4315”产业振兴体系,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良性循环,蹚出一条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之路。
因地制宜 做大特色产业
今年“五一”前夕召开的洪洞县劳模表彰大会上,“4315”产业振兴体系是重点表彰领域。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3年2月,洪洞县委提出“4315”产业振兴体系,即发展洪洞小吃、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电商直播4大产业,建设辛村富硒、龙马中药材、淹底红薯3个特色小镇,打造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平台,强化责任考核、品牌营销、市场销售、生产供应、政策支撑5大保障,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实施“4315”产业振兴体系的根本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建的洪洞小吃城位于大槐树景区附近,每天人来人往,生意兴隆。这里汇聚洪洞本土小吃60多种,还有农特文创展销档口、网上直播间、儿童游乐区域,年交易额达2000余万元。在这里,一口美食唤醒家乡味道,一门手艺便可搭上致富快车。
发展特色小吃产业既要守住文化的根,也要不断创新,让人们吃出“新滋味”。兴唐寺乡在荣获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基础上,开展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打造了4处洪洞小吃打卡地,新推出龙柏芽等凉拌野菜和蕨菜肉丝如意卷、龙柏芽包子、槐花包子、猴头菌汤等美食,深受游客好评。
“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4315’产业振兴体系为牵引,聚力打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洪洞模式。”临汾市委常委、洪洞县委书记张潞萍说。
两年多来,洪洞县发展7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培养370余名小吃人才,举办“洪洞小吃一月一味”擂台赛,打造“洪洞小吃”劳务品牌。全县建成4个名优小吃城、3条乡镇小吃街,洪洞蒸饭荣获晋味金牌奖,洪洞县成功创建“山西名优小吃之乡”。
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洪洞县开发300余种农特产品,连续举办“洪洞县年货节”;建设“华夏硒谷”乡村e镇,承办山西全省“乡村e镇”工作现场会,举办了百名网红网络直播带货暨短视频大赛;成立“洪洞老家好物”电商平台,孵化电商企业38家,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推出大槐树景区吉祥物、“霍岳精灵”等文旅IP形象,开发390余种文创产品,一大批“草根创意”脱颖而出。
农特产品提档升级,特色小镇活力迸发。辛村富硒小镇大数据中心实现富硒农产品智能化种植和质量控制,建成富硒种植基地2万余亩,实施富硒水产养殖项目。龙马中药材小镇种植药材2000余亩,建成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打造中药材生产加工、工艺展示、商贸物流智慧仓储基地。淹底红薯小镇推行全链条机械化作业,全乡红薯连片种植1.3万亩,拥有20多个新品种,窖藏能力1000万斤,年加工能力100万斤,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在三个特色小镇引领下,兴唐寺康养小镇、甘亭研学小镇、广胜寺旅游小镇、赵城加工小镇竞相兴起。
精准发力 涵育良壤沃土
“对从事洪洞小吃创业项目的个人,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
“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且经营性收益创收增量超过5万元的村,按照程序可拿出增量中的20%,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奖励。”
洪洞县持续增强改革动力,出台了《进一步推动“4315”产业振兴体系发展实施办法》,真金白银推出24条支持政策,实打实帮扶,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核心动力”和“造血功能”。
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向辉说:“我们优化‘大农特’产业布局,全力打造错位发展、相互促进的‘一乡一特色’发展格局。”
在推动“4315”产业振兴体系过程中,县直各部门联合发力。县农业农村局持续注重“特”“优”发展,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县扶贫中心扎实推动巩固衔接各项重点工作落实,通过联农带农机制,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县村发公司建基地、搭平台、强品牌、拓渠道,奋力推动“4315”产业体系落地。
四大产业、三大特色小镇蓬勃发展,如何实现联农带农?洪洞县优化乡村生产要素,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县村发公司+15家乡镇联合总社+村集体经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建立50个“洪洞小吃”原材料基地,大力培育8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2个家庭农场,实施一大批村集体经济“书记项目”,带动全县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54%的村收入突破30万元,“一乡一特色”格局初步形成。同时,该县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联结方式,让农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持续攻坚克难。洪洞县推行“联手说事”,已形成说什么事、谁来说事、怎样说事的常态评议闭环机制。在推动“4315”产业振兴体系方面,议成发展项目80多个,其中甘亭肉类、兴唐寺野山珍、曲亭粮食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就是在“联手说事”的和谐氛围中议成的,成为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全面振兴 建设农业强县
山西九宝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洪洞蒸饭,被誉为“家乡的味道”。公司注册了“蒸品冠”“槐嘉香”两个品牌,采用高温灭菌工艺,半自动化生产,线上线下销售,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赵城镇发挥官庄村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成立赵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蚕豆、香辣酥、脱油花生等产品,在种植、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4315”产业体系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催化剂”。目前,洪洞县发掘特色小吃100余种,山西玉堂春酒业有限公司、洪洞县老段无核蒸饭饭店、洪洞重八席大酒店等17家企业入选“平阳老字号”;培育电商企业33家,开展直播活动800余场,建成乡镇农特产品集成店15个;新培育龙头企业9家,12款产品入选“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正在建设的“见贤里”街区是山西省首个大明市井文化特色街区,以“回家文化”为主题,建成后将吸引大批小吃、农特、文创等产业形态入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车间点亮乡村振兴“新引擎”。洪洞县建设5家帮扶车间,培育29家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1000余户庭院经济示范户。2024年,中药材产业和蔬菜产业产值分别占到一产总产值的6.5%和10.1%以上;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增速6.2%。
在洪洞,文旅“流量”变发展“增量”。广胜寺镇以广胜寺景区为核心,构建“产学研、游购娱”全链条矩阵;堤村乡依托净石宫、东岳庙、龙眼泉等景点,打造文旅融合景观带;曲亭镇实施韩略伏击战纪念园项目,建设红色美丽村庄……随着“4315”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洪洞家宴、家居、家闲、家艺、家学、家礼、家养、家景八大“家”主题文旅产品重磅推出。
以产业为笔,绘乡村新卷。槐乡儿女响鼓重槌,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