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保姆”,能否托起“如何尊严老去”的文明重构
创始人
2025-08-06 12:28:02
0

(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保姆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启动。现场,四位“AI生活管家”惊艳亮相。“光子”化身算法大厨,精准制作三明治;“爱宝”凭借全域感知与多自由度协同,灵活操控各类物件;“墨子”高效收纳、精准叠衣;“旺达”则通过柔性触觉细致清扫桌面。还有,科大讯飞“阿尔法蛋”能讲故事、教英语,智能识别绘本;河北工大双臂机器人可抱起90公斤老人,协助起背翻身;“洋洋”实现跌倒瞬间呼救……

保姆机器人,即代替人类保姆执行护理辅助、健康监测、日常服务及社交陪伴等任务。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30%。未来,随着规模效应显现,保姆机器人的成本将以每年15%~20%的幅度降低。预计5年内,普通家庭花5万元左右就能入手一台基本功能的保姆机器人,使用5年仅为住家保姆成本的七分之一。届时,保姆机器人或比汽车更普及。

然而,保姆机器人真的人见人爱吗?千叶大学跨国研究清晰显示,日本超老龄化社会虽依赖机器人,但78%老年人仍坚定认为“人类陪伴不可替代”。实际上,当老人情绪低落,人类会主动甄别其内在情绪,而机器人相对较难“察言观色”;又比如,老人想下台阶,机器人是否“眼里有活”,主动搀扶;再比如,老人有表达欲,机器人能否“善解人意”,针对性地给予心灵抚慰,而非仅机械地读书、看报、讲故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保姆机器人的发展将迈入新阶段,进化出多源感知(全面理解复杂环境)、自主决策、人机协同、自进化(更懂事、更懂人)等核心能力。由此看来,机器人真正变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保姆,仍旧任重道远。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保姆机器人的终极目标从不是“取代人类”,而是释放人的温度——将重复劳动交给机器,让人类更专注于情感联结与创造性关怀。唯有树立人机共生的伦理共识,科技才能真正托起 “如何尊严老去”的文明重构。

原标题:《微言 | “机器保姆”,能否托起“如何尊严老去”的文明重构》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际长线基金加码中国,无极资本... (来源:中华工商网)转自:中华工商网  2025年以来,各类国际长线资本正加快配置中国资产的步伐,释...
CITY FLY 云端视角下的...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换个角度看风景,城市的面貌会有何不同?  无人机拍出的让人惊艳的...
菏泽灵活就业人员可参加职工养老...   马璐璐 菏泽报道       7月31日,菏泽市召开“全民参保·‘菏’家幸福”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   张虹通讯员 孟祥超 菏泽报道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复旦上医...
红海子生态治理项目“建”成效(...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阿勒腾席热镇东南,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一幅生机勃勃的建设图景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