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17个新职业,其中包括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装修管家、电子电路设计师、家政服务经理人等。
新经济催生新业态,新需求拓展新职业。8月4日至5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近其中部分新职业人群,倾听他们的故事。
线鸽希望用专业知识让“养老”更有温度。
电子电路设计师:
为电子设备造“心脏”
智能家居产品反应快不快,汽车里的电子设备稳不稳定,都和电路板脱不了关系。而电子电路设计师就是给这些智能设备打造“心脏”的人。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发展,对高性能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激增。
今年24岁的陈朝晖是西安捷航电子科技公司的一名电子电路设计师。“手头这个项目干了两年,目标就是让机车上的电路板更给力。”他说,电子电路设计师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把零件拼起来就行,而是从拿到需求开始,画图纸、挑零件、电脑上模拟测试,再把密密麻麻的元件安到板子上,最后反复调试。
“智能产品从想法变成实物,我们就是中间最关键的那环。”陈朝晖办公桌前摆着一块刚调好的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的元件,其中最醒目的是一颗FPGA芯片。“以前要实现同样的功能,得十几个零件堆成小山,现在一颗芯片就搞定了。”
和冷冰冰的电子元器件打交道,电路板跟电脑“不在线”的情况时常发生,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陈朝晖不着急拆电路板,而是先翻出设计图,从供电到信号处理再到输出,一级一级审查。“电路这东西跟多米诺骨牌似的,前面倒一个,后面全乱套。”
在陈朝晖看来,大学课本里的知识以前觉得枯燥,上班了他才发现全是“武功秘籍”。“底子扎实了,遇到新问题才敢上手。”
就像给机器的“心脏”做精细手术,陈朝晖和同事们每天琢磨的,就是让这些电子设备的“心跳”更稳、更有力。
养老服务师:
陪伴老人的“多面手”
西安附医医养结合养老中心的走廊里,42岁的线鸽轻轻推开房门,弯下腰,熟练地帮卧床数月的李阿姨掀起被角,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扶起,挪上轮椅。
轮椅轱辘碾过阳光大厅的地板时,李阿姨突然抬起布满皱纹的手,抹了把脸:“好几个月了,天天就瞅着天花板,没想到能再见到太阳……”
线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三年,她从一名护士变成了老人口中的“丫头”,也成了他们的“生活规划师”。
在很多人眼里,养老院的日子无非是喂饭、擦身、换尿布,但在线鸽看来,老人的日子应该有更多滋味——不仅要活得舒服,更要活得有尊严。
她的工作手册上,夹着一张《ADL评估量表》。这张表像把尺子,从老人能不能自己吃饭、走路,到精神头足不足、愿不愿跟人说话,一点点量化出他们的需求。
光会用尺子还不够,每一名养老服务师都得是“多面手”:给关节僵硬的老人做康复训练时是“运动教练”;听丧偶的老人念叨往事时是“倾听者”;帮独居老人申请适老化改造时又成了“政策通”……
2024年,西安市举办了一场养老服务技能大赛,线鸽熬了好几个晚上啃专业书,此外,她还特意跑去别家养老院“取经”。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从侧面反映了一名养老服务师的“精细”——“跟老人说话要蹲下来,让他们能平视你的眼睛”“给卧床老人翻身前,先轻轻拍着他们的背说‘奶奶,咱翻个身哈’”“张叔叔爱听秦腔,下午3点给他放一段”……这些字里,藏着比专业更重要的东西。
线鸽知道这行的难,年轻人嫌累,工资不高,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每当有人打退堂鼓,她就拉着人家去看李阿姨——老人现在每天都要在阳光大厅坐会儿,手里攥着线鸽给的小镜子,对着阳光照照自己的脸。
“我们不是‘护工’,是陪着老人走最后一段路的人。”线鸽望着窗外,她心里的理想养老图景很简单,等我们老了,也能有个人陪着散散步,说说笑笑,就像在自家院子里一样。
家政服务经理人:
从“将就着用”到“讲究着做”
“月子里最该被悉心照料的是产妇,不是孩子。”培训教室里,梁歌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这句话她不知重复过多少遍。
40岁的梁歌,四年前还是乳制品代理商,如今已成为50人家政团队的“主心骨”。她现在的身份是百年盛源家政服务公司的家政服务经理人——简单说,就是家政行业里懂管理、会统筹的“专业操盘手”:既要摸透市场需求,给团队定规矩、做培训,让服务有标准;又要当好桥梁,一头帮客户找到合心意的服务,一头让从业者的技能有处施展,推动家政行业从“凭体力干活”转向“靠技能吃饭”。
“家政真不是谁都能随便干的。”梁歌总想起刚转行时,有人说不就是牵线找个保姆吗?她偏不信这个,非要把“伺候人”的旧标签撕下来。
在她这儿,高级管家得懂营养学、讲礼仪;月嫂必须持有母婴护理师证上岗;就连保洁员都得学明白不同材质怎么分类清洁。“我们挣的是专业的钱。”
梁歌的日常工作有点像“职业经理人”。之前,一位失业的女士来找出路,梁歌发现她特别会沟通,就避开其不擅长的清洁工作,帮她规划成“家庭成长陪伴师”。
每天早晨的例会后,梁歌总会请来专业讲师给团队充电。“市场需要啥,我们就补啥。”现在“银发经济”火了,她带着大家进行“老年照护专员”培训,学失能老人护理、慢性病管理等,“以后社区养老、旅居养老,都缺不了专业的家政人员。”
如今,梁歌带出来的不少学员都成了行业的培训老师。看着她们用自己教的方法去服务客户,梁歌很有成就感。
从一张零散的服务清单到一套清晰的标准体系,梁歌和同行们正在做的,就是让家政服务不再是“将就着用”,而是“讲究着做”。(记者 石喻涵)
来源:三秦都市报本期监制:王战荣
本期编辑:靳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