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从零下81摄氏度的存储罐取一毫升生物菌种,经发酵、高速离心、加工等20多道工艺,约20天后便能获取多肽原料药。“我们已研发10多种药物,首条年产3000公斤胰岛素及司美格鲁肽等多肽原料药的生产线8月底将完成调试。”恒敬合创生物医药公司联合创始人马月秋说,公司研发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重组蛋白的技术平台,可生产目前世存全球生物药三分之一以上的品种。
在嘉兴,创新“魔术”正不断上演。“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我们要坚定不移向高攀升、向新而进,提升产业竞争力、开辟发展新赛道,构建嘉兴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嘉兴市委主要负责人说。眼下,嘉兴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船”和“桥”,已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未来能源未来产业的三大主赛道,加快迈向智造创新强市。上半年,嘉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5%,列全省第一。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率等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
高能级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嘉兴集聚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又布局一批中试平台。乌镇实验室等4家中试平台入选首批工信部重点培育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二。乌镇实验室“新型陶瓷新材料中试平台”已累计服务高校院所以及企业150余家,累计实现仪器共享5000余台次、孵化企业10余家。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则探索实践“先投后股”机制,激发“AI+中药”智能推荐系统、智能管道清洗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破壳而出,围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孵化及导入了科技企业59家。
“量身定制”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嘉兴编制优化“一业一策”,出台氢能产业2.0版、人形机器人等产业政策,先后获批海宁第三代半导体、港区氢能、海盐核同位素三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形成市级孵化基地到省级先导区再到国家级先导区的梯度培育体系。海盐创设同位素产业“一类事”服务场景,“一企一专人”帮助企业缩短审批流程30%以上。产业园已引进医用同位素项目26个,总投资近百亿元。
百亿级产业基金为好项目“撑腰”。截至6月底,嘉兴全市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近530亿元,投资项目1100余个,撬动社会资本2250余亿元,资金规模和投资项目数位列全省前列。
眼下,嘉兴正变身未来产业“试验场”,通过探索“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全周期场景机制,加速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张奕 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