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清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积米崖港码头上,一架无人机满载着刚刚捕捞上岸的鲜活鱼虾徐徐升空。大约10分钟后,这批海鲜就抵达了18公里外的灵山岛。
放在从前,单程水路运输时间就长达三四十分钟。这一幕,正是山东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生动缩影。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山东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的情况。近年来,山东聚焦硬科技赋能真需求,培育低空产业生态,让低空物流、低空游览等成为齐鲁新名片。
产业加速集聚应用场景落地
如今,山东低空产业在交通运输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场景应用不断拓宽,集聚效应加速形成。在海岛、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区域,无人机成为了物资运输的“急先锋”,为村民运送药品、生活用品等物资,极大地改善了偏远地区村民的生活质量。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地依托产业基础,正加速形成特色鲜明的低空制造与服务园区。比如,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构建“通航+改装”一体化产业园区,可满足无人驾驶航空试验、航空应急救援等方面需求。滨州高新区无人机产业园引进南京长空、成都纵横等头部企业,着力打造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制造集聚区、低空飞行管理与应用示范区。
日前,山东发布了低空重点产品和典型应用场景,30个典型应用场景涉及文化旅游、物流快递、医疗服务、海洋巡检等10余个领域。青岛实现了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应急物资、重要文件、鲜活海产品等高时效类物品实现“10分钟即达”。通航救援方面也取得了实效,今年3月,山东高速华通航空顺利完成山东省最小出生胎龄危重早产儿空中转运,打破航空医疗救援最小年龄纪录。
让低空飞行顺心安心省心
自去年年底《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以来,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成效显著。全省6个运输机场实现“运通融合”发展,日照机场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强化草地机坪;全省22个通用机场的低空场景创新应用进展如火如荼;去年以来,山东建成285个无人机起降平台,总量达524个,还有4个低空飞行营地投入使用。
未来,山东将以“全域覆盖、全程服务、全国领先”为目标,以“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研究制定低空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加快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廉波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年内,山东将投用蓬莱卧龙、临沭蛟龙、临沂费县通用机场,力争建成枢纽型起降场5个、中心型起降场10个、数字化起降点100个。持续完善的低空基础设施,将让低空用户飞得更“顺心”。
在建好低空保障网方面,山东正在规范推进低空通信感知、导航定位、气象信息、监管处置等设施建设,构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延时性的空天地海通信导航监视网络,实现在空无人机全过程管控,确保各类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让低空用户飞得“安心”。
与此同时,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还将加快构建低空智能网联系统,与国家系统和省内空管、公安、应急、气象等监管服务系统有机衔接,实现“一窗口申请、一站式审批、一张网通管”,为低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低空用户飞得“省心”。
上一篇:《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破2亿
下一篇:兴银中短债增聘王深为新任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