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态势不仅深刻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向,更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抑制投机、稳定房价为主要目标,采取了诸多严格的限制措施。然而,近期以来,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地产调控正在经历180度的全面大转弯,这一转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特别是7月份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更是代表了房地产未来调控的全面大转弯!
2025年城市工作会议与2015年会议的背景发生了变化,从快速增长走向稳定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率已超65%,空间生产供大于求,城市发展从“空间生产”“规模扩张”转向“空间内涵”“质量提升”,同时面临房价高、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均、基础设施老化、区域城市发展不均衡、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等深层次问题,亟需系统性政策调整。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8亿平方米,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超70%。这表明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与此同时,城镇化率增速从2015年的1.2% 降至2024年的0.5%,住房短缺时代的 “总量扩张” 模式彻底终结。这种供需关系的逆转,迫使政策从 “限制需求” 转向 “激活存量”,以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债务危机。部分大型房企的债务违约事件频发,给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部分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甚至面临断裂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成为政策转向的直接推手。这种 “精准拆弹” 策略,既避免了全面救助带来的道德风险,又为行业出清提供了缓冲空间。
但最近市场依然处于低迷中!
从反映市场预期的中原二手住宅报价指数看,7月最近一周的一线城市均值下降1个百分点至19.7%,回到2024年517新政前水平。除报价指数外,反映一线销售人员预期的中原经理指数(新房及二手房)本周均下降。
4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5%。15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3%。两者均处2025年低位区间。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消费、投资等经济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不仅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也对上下游相关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如建筑、建材、家电等行业。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增长,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调控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房地产调控政策 180 度大转弯的具体表现
(一)限购政策的放开
曾经,限购政策是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限购政策逐渐放开。许多城市,包括一些二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三线城市,纷纷取消了限购措施。例如,成都、西安、杭州等城市全面取消了限购,并放宽了落户条件。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虽仍有部分限制性政策,但整体调控力度已显著放宽。限购政策的放开,降低了购房门槛,使得更多有购房意愿的人群能够进入市场,增加了市场的潜在需求。这一变化对于那些因限购政策而被阻挡在购房门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现在有了更多选择住房的机会。
(二)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降低
为了减轻购房者的负担,刺激住房消费,各地纷纷降低了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在首付比例方面,多个城市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 甚至更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如重庆、成都、长沙等多个城市将商业贷款认定的房屋范围缩小至购房所在区县,进一步降低了购房者的首付压力。在贷款利率方面,央行多次下调 5 年期以上 LPR,带动房贷利率持续下行。调整后的 5 年期以上 LPR、5 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降至 3.50%、2.60%,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较低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大大降低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提高了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对市场需求的释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这使得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住房梦想;对于改善性购房者而言,换房的资金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三)税收政策的调整
税收政策也在此次调控政策转变中做出了相应调整。为了鼓励住房消费,特别是改善性住房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2024 年 12 月 1 日起,一系列房地产税收减免新政策落地实施。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新政实施首月新增减免税 116.9 亿元。其中,将个人购买住房契税享受 1% 较低优惠政策的住房面积标准由原来的 90 平方米提高到 140 平方米,新增减税 65 亿元;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购买第二套住房纳入契税优惠政策范围,新增减税 25.8 亿元;调整了北上广深个人转让住房增值税政策,对北上广深个人转让购买满 2 年的住房,不再区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统一免征增值税。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直接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住房的交易流通,使得购房者在买卖房屋时能够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
(四)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加强
在调控政策大转弯中,保障性住房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成为了稳定市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2025 年全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等开工建设和筹集 180 万套(间)。地方层面,多地公布保租房筹集进度及筹集计划,住房租赁政策培育力度持续加大,公积金支持、人口人才、收储转租等相关政策持续推出。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一方面可以缓解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房价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保障性住房的增加意味着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得价格适宜的住房,改善居住条件。
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吸引力强,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有望率先企稳回升,房价有望保持稳定并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尤其是那些产业基础薄弱、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房地产市场仍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库存去化难度较大,房价可能会继续下跌。二是房地产企业将加速转型升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房地产企业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专业化、绿色化发展转变。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住宅产品。
同时,企业还将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领域,如发展商业地产、养老地产、长租公寓等,以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持续加强。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未来,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规模将不断扩大,供应结构将不断优化,保障对象将更加精准。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运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房地产调控正在经历 180 度的全面大转弯,这一转变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行业发展困境等多方面因素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调控政策在限购、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税收、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转变,对购房者、房地产企业和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购房者都需要积极适应政策变化,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我们也应该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