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常开场所常用,建邺区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样板——“朝九晚九”活动多 “一老一小”都爱跑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凌云
通讯员 建萱
“佟佟,你看这个耳朵扎歪啦!”近日,在建邺区奥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功能室内,在暑托班负责人王赟手把手教学下,10岁的佟佟攥着一束干稻草往已经扎好的草圈上绕,一只歪着耳朵、裹着碎花布的稻草兔子玩偶很快有了雏形。
“我们这一期暑托班计划招收25人,最终报名人数超出了8个人。”王赟告诉记者,一周一期的课程,基本上一开放预约就订满了。以多功能室的课程为例,服务时间更是做到了“朝九晚九”。
晚7时,走进党群中心的居民依旧络绎不绝。白天用于暑托、堆满课桌的多功能室,此刻25张课桌已被整齐码放在走廊,腾出了宽敞明亮空间,一场由社区“小奥帮帮团”组织的减脂课程火热开场。
“一节课才20元,很划算。晚上来这里运动一下,既能放松自己,又能锻炼身体!”海棠园小区居民王丽娟边擦汗边说,“小奥帮帮团”的课程采用“一周一报”的灵活模式,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
奥体社区党委书记闵瑞在社区工作已有十余年。过去,如何吸引更多中青年参与社区活动是个难点。这些年来,他见证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日益丰富,除了办事服务台、警务室、政法网格驿站等基础功能,还新添了居家养老日间服务、“宁小蜂”驿站等服务阵地。
“我们社区有6个小区,约1.2万常住人口,其中老年人占四成左右。在非假期时,针对老年群体的服务相对丰富,但对青年群体关注不多。”闵瑞说,今年起,社区依托网格员、党员楼栋长“户户访”,结合人口普查数据、12345热线、人民建议征集等,分层分类摸需求,社区建立“高频次需求清单”,梳理出受青年人欢迎的课程。
目前,奥体社区党委立足辖区居民的多元需求,整合资源打造“奥体+”服务体系。“小奥帮帮团”作为核心项目,开设有六大项目,其中“夜校帮”每晚都会推出不同主题课程。“你瞧这儿安排多实在:上午去防震减灾馆体验地震模拟,回来是用电安全课,下午又跟着做手工,孩子能学到不少新知识,暑托班真是解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难题!”来接孩子的居民蔡永华说。
早上,33名孩子进入“爱心暑期托管班”,开启活力一天;日头渐高,图书馆内凉意沁人,居民们前来享受阅读的乐趣;夕阳西下,“小奥帮帮团”带领的减脂操、普拉提和古典舞课程开启……如今,在奥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闹从清晨持续到日暮,成为建邺区探索社区服务集成供给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今年初,建邺区将“打造一批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样板”列为2025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
记者走访多个社区发现一个“新现象”,青年人也越来越爱往社区“跑”了,党群服务中心的人气逐步攀升。人气渐旺,源于活动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新亭社区开设的“妆见自我”美妆课、咖啡手作课程等深受年轻人喜爱,没报上名的居民纷纷建议社区开直播跟学;庐山社区青年夜校的有氧燃脂课程,不仅本社区居民给出“好评”,还吸引不少附近企业的员工参与;洲岛家园社区针对回迁居民就业技能不足,专门增设收纳、家政等“技能共享摊位”。
功能跟着需求转,服务跟着民心走。建邺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试点服务集成供给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创新社会参与机制,链接最广泛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社区能人达人、党员骨干、热心居民化身“社区主理人”,用热情与才华让“家门口”的服务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