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板桥生态园从“沉睡”中苏醒
打造“稻香部落”,市民游客逐“香”而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 江志文
从热气蒸腾的市区驱车半个小时,驶进板桥科技生态园后,满目绿意葱茏、鲜花绽放,清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
在萌宠乐园零距离看卡皮巴拉和羊驼,到莫奈花园欣赏玫瑰和绣球,坐在无动力乐园的树荫下打一局掼蛋……2400亩的生态园里玩乐项目多,300人的某汽车品牌车主团建队伍来此也丝毫不觉“拥挤”。
该生态园曾“沉睡”多年,昔日引以为豪的是绿树遍地、湖水涟漪的“郊野公园”标签,转型为稻香部落后,去年开园以来人气一路暴涨。今年4月19日,新“名片”莫奈花园闪亮登场,稻香部落逐渐变身网红打卡点,“五一”假期接待游客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两番。
这几天,当稻香部落发出8月6日起推出“萤火游园会”召集令后,又引来众多市民的预约和咨询。“莫奈花园的夜晚,将有10000只萤火虫来点亮,还有烟花秀、传统文化技艺表演等。”稻香部落负责人介绍,“我们与国内知名的萤火虫专家团队合作,确保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制造‘萤火浪漫’。”
“游客暴涨”背后,诠释出雨花台区板桥街道这座生态园突出“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撬动乡村产业兴旺的“动能密码”。稻香部落打造了团建露营区、萌宠乐园互动区、金陵味道体验区、无动力乐园区、莫奈花园观赏区、农事体验区六大功能区,已初步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研学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园区。
“过去来生态园玩,单纯只是看看郊野风光,更像是‘逛农园’,配套游乐项目很少。现在来玩,则是在逛一处郊野风光中的‘乐园’。”家住金地自在城的居民周洁上周末带着已放假的儿子来到稻香部落,光是在无动力乐园和萌宠乐园,孩子就玩了两三个小时。虽然盛夏并非玫瑰盛放期,但周洁还是带着儿子在莫奈花园区里逛了很久。在农事体验区,儿子还在“老师傅”的帮助下亲手自制了夹心米糕,一天下来,孩子直喊“还没玩够”。
打造六大功能区、引入名店品牌之余,如何有针对性地“锚定客群”?稻香部落的“精准施策”瞄准了“团建拓展、研学实践、亲子休闲”。园区创新研学旅游,全沉浸式儿童农业研学基地推出“稻香研学系列”产品,项目已纳入2025年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计划,今年将为3万名中小学生提供接触自然、学习农耕知识的实践平台。最多的一天,农事体验区接待了600多名学生做米糕。
针对软件谷、河西金融城等片区的企业,这里更加大了公司团建的开发力度。一家保险公司负责团建的工作人员介绍,稻香部落环境好、空间大、功能区多、配套全,主城有这么一处“团建胜地”,是“稀缺资源”。
“今年,生态园游客接待量预计将突破50万人次。”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稻香部落的“转型之路”,吸引省内外不少5A级景区来考察学习,在推动雨花农文旅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同时,更助力了本地区乡村振兴。
40岁的刘涛是板桥街道永安社区的居民,自家小院毗邻生态园。当生态园去年开启“转型”建设后,已是板桥地区某酒店副总经理的他选择辞职,把自家小院改造成了一处“轰趴乐园”肆季小院,装修新潮又文艺,桌球室、游戏室、棋牌间、摄影棚、KTV应有尽有。刘涛说:“生态园以年轻活力的形象‘脱颖而出’后,我也想着围绕年轻群体提供服务,希望这样的转型能留住我们的乡村和乡愁。”
生态园的“一池春水”,激活了周边村民的创业热情。随着园区客流量的增加,板桥印象、马塘人家、肆季小院等的一批农家乐“横空出世”,仅农家乐年营业额就有110万元。办好“田间课堂”,也成为农户提升技能、增加收入的重要平台。生态园规模化复耕撂荒农田约40亩,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年产量2.5万公斤、水稻年产1.5万公斤、草莓产量0.75万公斤、葡萄产量0.5万公斤。
目前,生态园为周边农民提供了32个就业岗位,涵盖园区绿化管护、餐饮服务、研学导师等多个工种,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约130万元。每逢园区举办大型活动,约100人次的志愿者岗位也由村民担任。自2009年将约2000亩土地流转至园区后,附近196户农民每亩年稳定获得1000元收入,直接增收约200万元土地流转费收益。负责指导米糕制作的赵阿姨说:“除了土地流转的收益,我每月还有工资3500元,小日子过得惬意哦。”
生态园的转型并非街道仅凭一己之力,为盘活国有资产,板桥街道通过招商引入社会资本运营管理,把专业的事交给市场,把服务的事情留给自己,最终以“租赁+合作+委托”多种形式与运营公司达成共识,共同推进项目提升打造。周边村民则通过“租金+薪金+技能提升”三重收益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以土地资源激活产业、文旅项目反哺民生的深度共赢。
上一篇:游瞻园品“夜宴”
下一篇:支持本地产业发展 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