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5号线北段技艺工法 叠落式空间利用,零距穿越既有车站
创始人
2025-08-06 08:09:50
0

南报网讯(记者 吴春霞)地铁5号线北段于8月6日6时正式开通运营。北段开通初期运营,标志着地铁5号线实现全线贯通运营。5号线串联鼓楼滨江、城中、大校场等多个核心区域,在城区内修建地铁绝非易事,既要考虑地铁基坑对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沿线还涉及大量地下管线,同时得兼顾对周边建筑的保护。在该线路开通前夕,记者特地采访了地铁建设单位,探寻隐藏在地铁 5 号线背后的 “技艺工法”。

地铁5号线五台山站位于市中心区域,不仅周边建筑非常密集,地下管线也错综复杂。在站点建设过程中可利用空间狭小,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车站建设顺利进行,南京地铁开展多轮方案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站台上下叠落的方案。为确保上行、下行区间盾构安全掘进,过程中采用了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并通过钢管、钢架等各种措施加强结构强度。这种叠落式车站的形式在全省首次使用,极大减少车站的占地空间,方便市民出行。

上海路站紧邻新街口商圈,周边有多家医院、商场、居民楼,环境保护要求高,地面交通量、人流量非常大。在建设过程中,上海站与既有2号线采用十字形换乘,5号线车站需要从现有车站下方穿过,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2号线的运营安全,对施工精度的要求形成严峻考验。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南京地铁采取分区分步暗挖式工法、在2号线车站下方采取临时竖向钢管支撑、千斤顶等措施,并利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实时掌握2号线车站的受影响情况,确保既有2号线的运营安全。

5号线面临的地质条件堪称“地质博物馆”级别的复杂。线路穿越岗地、秦淮河漫滩、古河道漫滩及长江漫滩等多种地貌单元,岩层、砂层、卵石层、黏土层相互交错,形成复杂多变的地质结构。在施工阶段,南京地铁通过采用超前加固、主动隔离、支撑轴力自动补偿系统和自动化监测等创新技术,实现了零变形、零干扰连通运营换乘车站。

5号线在建设过程中,几乎全线采用盾构施工工法。在盾构过程中,零扰动下穿正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朝天宫站区间先后4次穿越既有地铁1号线,最近距离约3.7米。考虑到既有1号线位于粉砂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中,5号线隧道主要位于粉砂层中,盾构穿越风险大,南京地铁科学组织、严密监控、精细管理、精心施工,采用穿越前期提前对既有隧道实施洞内预备微扰动注浆,钢环与拉条加固,穿越期间克泥效同步压注,穿越后二次注浆等工艺,确保沉降达标、运营安全、风险受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他是谁?为何圣人都要为他的离世... 他是春秋时期的“硬核狠人”,头戴雄鸡羽,身配野猪牙,走路带风,说话带狠!但偏偏他遇上了孔子,从莽汉变...
最新或2023(历届)毛丰美心... 毛丰美心得体会毛丰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社...
最新或2023(历届)教师学习... 教师学习毛丰美心得体会学校党支部带领我们全体党员学习了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感触颇深,真是个实干家,我...
最新或2023(历届)坚定执着... 坚定执着追理想心得体会5月29日至30日,市委中心组围绕“坚定执着追理想”主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