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起源于直肠黏膜层,其中直肠低分化腺癌占80%—90%。
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便秘与腹泻交替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消瘦及低热等全身症状。确诊结直肠癌后,不一定都需要做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个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根据分期不同,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分为局部晚期和远处转移两种情况。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选择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拒绝手术患者可选择放疗加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特殊类型可进行免疫治疗等,可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辅助治疗方式。
2.结直肠癌患者行外科治疗的前提是切除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是目前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原发灶与转移灶,对于预防复发至关重要。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在选择术前检查时,可以通过电子结肠镜、CT或MRI进行病理诊断。通过影像学技术可于术前预测肿瘤侵犯范围、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3.外科切除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主要目的是切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使其与周围正常组织、淋巴结不粘连和坏死。但是肿瘤侵犯肠壁,且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导致肠腔狭窄、梗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手术方式有乙状结肠吻合术、回肠高位低位吻合术和结直肠切除术三种。对于高位直肠癌需要行直肠部分切除术式,切除的范围包括肿瘤位于肠腔外、距肠黏膜较远或直肠后壁不能完整吻合,或者位于肛管、会阴、肛门之间。对于低位直肠癌可以考虑经直肠造口术进行根治,在手术中使用电子内窥镜检查肿瘤的侵犯范围,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对于高位直肠肿瘤可以通过保留结肠的方法进行根治手术治疗。
4.对局部晚期患者可选择化疗靶向治疗后联合局部放疗,化疗以抑制肿瘤生长为目的,放疗以杀灭癌细胞为目的。目前,结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但是在放化疗的选择上不能随意,要根据患者体质情况选择适宜的放疗方式,以防止发生严重毒副反应。
5.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而言,由于已经失去了可做手术的机会,可以考虑优先全身综合治疗。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全身治疗肿瘤缩小后可考虑加局部治疗,如手术及放疗提高生存。放疗一般是局部照射,根据肿瘤大小及肿瘤是否侵犯正常组织,选择不同的放疗方式进行照射。
6.结直肠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与其他癌症相比有明显差异。在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都应该重视手术治疗带来的影响。如果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将会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手术后,患者有必要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肿瘤大小、性质、位置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便于医生对结直肠癌术后做综合评价。
7.手术后的饮食护理很重要。患者术后饮食宜清淡,注意营养的全面供应。可以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如鱼、肉、蛋等。多喝白开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热的饮食。可以适当吃些含纤维素多、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8.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而言,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建议定期体检,如发现息肉应及时切除,必要时还应进行规范的治疗。结直肠癌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但大多与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饮食上,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类食物。生活习惯方面,提倡少吃红肉,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红肉,比如牛肉、羊肉、猪肉等。环境污染也会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空气中的一些污染成分可以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
9.定期做身体检查,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高危患者,比如有家族遗传史、肥胖者、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应该每半年检查一次。另外,结直肠癌患者还要注意定期复查结直肠指检,观察大便中有无出现血性黏液便或脓血便及粪便隐血试验。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尤其是患有结肠癌前病变的人,还应做结肠镜检查。
10.有慢性结肠炎的人应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来控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消化道溃疡和炎症性肠病史及结直肠癌家族史者患结肠癌或直肠癌的风险较高,应采取定期做结直肠检查和肠镜检查等筛查措施以排除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风险因素。
(作者系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放疗三病区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