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在不断开拓境外市场之时,极米科技(688696.SH)拟赴港IPO。
8月4日晚间,极米科技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提升公司国际品牌知名度,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极米科技境外营业收入达10.86亿元,同比增长18.94%,毛利率达45.44%。
近日,极米科技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1.63%;净利润8866.22万元,同比增长2062.33%。
极米科技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实施研发创新战略和供应链体系提质增效,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和成本有效控制,采取提升关键零部件通用性等措施,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响应速度,整体推动公司成本管控、效率提升及核心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中高端投影机出货量居首
极米科技于2013年11月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新型显示领域,重点打造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等创新产品,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身的高新科创企业。
2021年3月,极米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2025年8月4日晚间,极米科技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提升公司国际品牌知名度,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极米科技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H股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关于本次发行H股并上市的细节尚未确定。
2024年,极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4.0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7%;净利润1.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30%;扣非净利润9206.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94%。
尽管业绩有所下降,极米科技在研发上依旧保持高投入,也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在中国中高端投影机(不含单片LCD投影机)市场,极米2024年保持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高达35%。
2024年,极米科技投入研发费用3.68亿元,新增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0项,累计已取得发明专利402项。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米科技研发人员共606人,研发职能全面,涵盖光学显示、算法开发、整机开发、软件研发、软件测试、工业设计等,且公司主要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多年光学及显示、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研发经验。
极米科技介绍,公司坚定实施品牌出海战略与全球化业务布局,在公司重点开拓的欧洲、日本等市场,公司持续精进本地化经营,不断完善线下渠道覆盖,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包括Best Buy、Sam’s Club等在内的海外零售渠道。2024年,公司首次推出搭载Google TV(含正版Netflix)系统的海外产品,解决了海外消费者对内容端的迫切需求。
2024年,极米科技境外营业收入达10.86亿元,同比增长18.94%,毛利率达45.44%。
同期,极米科技境内营业收入达22.29亿元,同比下降14.8%,毛利率达23.88%。
上半年营收预增1.63%
进入2025年,极米科技盈利能力大幅上涨。
近日,极米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1.63%;净利润8866.22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8456.19万元,同比增长2062.33%。
极米科技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实施研发创新战略和供应链体系提质增效,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和成本有效控制,采取提升关键零部件通用性等措施,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响应速度,整体推动公司成本管控、效率提升及核心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2025年一季度,极米科技销售费用达1.18亿元,同比下降17.48%;研发费用达8957.96万元,同比增长3.42%。
极米科技介绍,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品持续迭代升级,推出了便携投影Play 6、家用旗舰RS 20系列、轻薄投影Z6X Pro三色激光版等新品,夯实入门级产品份额优势。同时,继续在中高端激光投影产品综合实力上确立领先地位。
在海外市场拓展端,极米科技表示,公司坚定实施品牌出海与全球化业务布局战略,产品已进入欧洲、北美、日本、澳洲等区域主要线下渠道,覆盖点位持续增长,公司将基于已有渠道的积累,加强产品及品牌出海精细化运营,提升公司品牌和产品在海外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
极米科技还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拓展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场景,范围涵盖智能座舱、智能大灯领域,赛力斯、江淮、北汽等客户的多款车型已搭载公司车内后排投影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车载投影业务产品已陆续实现量产交付。
对于未来,极米科技介绍,公司将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和交付的高效执行,通过先进的投影技术,不仅为家庭娱乐场景带来变革,也为车载、商用等场景注入更多可能性,持续推动显示解决方案的创新。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