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铂报道 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为辽沈晚报小记者们的暑期生活添上缤纷色彩,也见证着他们拔节成长的足迹。近日,辽沈晚报小记者团暑期实践活动走进了辽宁省地震局,开启了一场生动的地震科学探索之旅。小记者们通过深度参观、互动体验与动手实践,揭开了地震监测与应急工作的神秘面纱,亲身体验带来的震撼与感悟,点燃了心中对科学的热情。
踏入地震预警大厅,巨大的监测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如同地球的“脉搏”,瞬间吸引了所有小记者的目光。“哇,这些数字和线条一直在变,就像地球在跟我们说话一样!”小记者们兴奋地指着屏幕讨论。专业人员现场拆解了地震监测的“密码”:从地下传感器的敏锐捕捉,到数据高速传输网络,再到如何从这些数据流中精准解读出震级、烈度、发生时间和地点等关键信息。孩子们凝神静听,眼中闪烁着对科技力量的好奇光芒。“原来科学家们是这样‘听’到地震的,太神奇了!”
地震知识大闯关环节巧妙融合了趣味动画短片与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当“地震波形如何传播”“断裂带如何形成”等抽象概念化为生动影像,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积极的思考。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地震波形、断裂带、地球构造等地理知识,更在互动问答中牢牢记住了“伏地、遮挡、手抓牢”等紧急避险的关键技巧。
最令小记者们兴奋的环节,莫过于登上移动应急指挥车。这个看似普通的车辆内部,却密布着各种通讯与指挥设备,俨然一个移动的“大脑中枢”。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危机来临时,分秒必争的应急救援使命是何等艰巨与神圣。
在动手实验室里,拼接复原“古代地动仪”模型的过程,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科技对话。孩子们亲手触摸历史模型,还原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
活动尾声,辽宁省地震局为每一位参与的小记者颁发了“实践证书”。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认可,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个证书我要好好保存,它提醒我今天学到了很多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知识!”小记者们开心地表示。这份荣誉不仅为他们的成长履历增添了闪亮一笔,更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悄然播下了探索科学奥秘、守护家园安全的种子。
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也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赞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太难得了!”家长王女士感慨道,“孩子回家后特别兴奋,滔滔不绝地讲了预警大厅的大屏幕、应急指挥车,还拉着我们演练避险动作。”另一位家长李先生也表示:“活动组织得非常扎实,既有前沿科技展示,又有动手实践和知识普及,特别是避险技能的学习,实用价值极高。看到孩子这么投入,了解地球、敬畏自然、学习科学的种子是真的种下了。”
从监测预警的科技前沿到应急指挥的使命担当,从地动仪的古老智慧到现代地震监测网络的精密高效,辽沈晚报小记者团的这场辽宁省地震局探索之旅,以最生动的实践课堂形式,成功点燃了少年们心中求索未知、守护家园的科学火种。这粒火种必将伴随他们的成长,照亮未来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