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的几大箱档案都弄好了,突然通知我们还不合格——订书钉没有用不锈钢的!大家只能一箱箱拆开,订书钉一枚枚抠下来重新装订,又忙活大半天时间。”某中央直属科研院所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反映,当下科研项目管理的一些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小小订书钉只是自己遇到的烦恼事之一。
科研项目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合理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资源利用率,控制风险,推动科研活动更加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地发展。然而,太关注细枝末节的管理反而会加重科研人员的非学术负担,迫使其将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达成形式合规要求。这不仅可能遏制创新、降低科研成果质量,还可能扭曲求真务实的科研生态。
遏制科研管理中的烦琐细碎、吹毛求疵倾向,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报表和流程性打扰;聚焦保障科研经费规范高效使用、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防范重大风险等核心目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杜绝要求提供大量过程性、装饰性材料;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减少短期、频繁的考核和评估,建立弹性的中长期评价机制。如此,方能让科学家真正坐稳板凳,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