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前期会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认真总结2024年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正式发布《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化工作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旨在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切实规范市场监管执法行为。《报告》包括全年工作综述、地方工作和典型案例等内容。
《报告》指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统筹规范和发展、活力和秩序、当前和长远,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化体系建设,推动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大力推行服务型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强化协同共治,全力加快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市场监管系统坚持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的原则,查处各类案件144.19万件,同比增长2.54%,罚没金额100.92亿元,同比下降4.2%,实现了执法力度和温度的有机统一。
在执法行为规范体系建设方面,《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立足执法实际,从执法职责、主体、程序、裁量等方面,全面加强执法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使之更加完善。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对案件办理、执法用语、作风纪律等方面作出规定,为执法人员划出清晰行为边界,各地积极推进落实取得成效。比如,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回访查办案件“文明执法”满意率在99.3%以上,“规范执法”“廉洁执法”满意率为100%。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回访的3180件案件中,对执法办案的满意率超过90%。部分地方针对轻微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创新执法模式。江苏、浙江、安徽、湖南、重庆、云南、甘肃、青海等8省(区、市)推行“简案快办”执法模式,全程线上办理,大幅提升执法效能。其中,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通过“简案快办”模式办理案件2.7万件。通过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建设,2024年行政复议纠错率同比下降50.78个百分点,行政诉讼败诉率下降至1.4%。
在执法与服务融合方面,《报告》指出,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关于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 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明确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推进,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比如,陕西明确“严格标准化执法管理体系、健全政企联动协作机制、鼓励经营主体自我纠错”等10项执法措施,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通过减、帮、服3种方式,最大限度给予经营主体容错纠错空间,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北京、上海、安徽、湖北等22个省(区、市)将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结合,建立“执法﹢信用”模式,推行行政处罚决定和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推动执法“惩戒”与“教育”并重,助力企业主动纠正违法、重建信用。
在执法效能提升方面,《报告》指出,针对当前执法面临专业技术能力薄弱、调查取证手段落后、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加强智慧执法建设、执法能力培训和人才培养、业务指导等方式,大力提升全系统执法效能。市场监管总局建成并推进全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办案系统应用,实现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全流程实时办理、全过程监督、全环节可溯。强化全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平台应用效能,收集整理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1100部,典型案例1683件,汇聚案件571万件,处罚决定书429万件,线上协查案件共计3.26万件,按期回复率达94%,平均协查时长为11个工作日,初步形成执法数据“聚、管、用”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了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效能。
在协同共治规范方面,《报告》指出,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工作协同、舆论引导等方式,全面营造协同共治的良好氛围。针对平台经济领域违法问题高发频发的特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行政约谈、召开合规推进会、发布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等方式,指导平台企业及时整改“仅退款”、平台补贴、价格收费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