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陈久菊
在遵义仁怀市机关食堂,前来执行检查任务的工作人员扫码完成支付18元后,在自助取餐区有序挑选餐食,不到半小时就吃完饭。这是我省多地推行公务活动伙食费、交通费“扫码支付”改革的成果体现,一个看似简单的支付方式转变,“扫”出了公务接待的新气象。
以往的公务接待模式曾令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协调餐饮、陪同就餐,甚至需个人垫付餐费。从近期通报的一些典型案例看,一些地方仍存在搞“小圈子”“小团体”,违规吃喝。有些利用公务接待管理漏洞“吃公函”、一函多餐。违规吃喝的歪风陋习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禁而未绝。这些问题,不仅蚕食公帑,更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扫码支付”改革通过“统一场所、统一标准、统一赋码、统一监管”的刚性约束,为公务接待套上了紧箍咒。通过扫码记录形成的数据链,使后台可以清晰比对用餐时间、人员、地点与报账信息,让违规的问题无所遁形。如铜仁市自然资源局明确早餐20元、午餐、晚餐40元等支付标准,如此公开透明,有效遏制了超标接待与浪费。
这“码”上清风,实现了基层减负与效率提升。不少地方在改革后,接待工作人员顿感轻松不少,陪同时间大幅压缩,一顿饭“最多半个小时”解决,让干部精力回归主责主业。节省下的时间精力,能更专注地抓基层的工作。
一餐一饭见作风,一举一动关民生。没有推杯换盏的陪餐,没有繁复的接待,只需手机轻轻一扫,一顿公务餐便高效完成,扫码支付让机关食堂回归了简朴本味,其扫除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浪费”与违规接待的顽疾,更扫出了政府运行的成本意识、清廉高效的务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