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协议变“禁业协议”,最高法出手了丨上观时评
创始人
2025-08-06 06:37:25
0

(来源:上观新闻)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中明确提出:劳动者未知悉、接触保密事项的,竞业限制条款不生效;即使属于涉密人员,竞业限制条款约定的竞业限制范围、地域、期限等内容,应与劳动者知悉、接触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相适应,超过部分无效。

近年来,竞业协议被滥用的情况屡见不鲜。从互联网大厂的普通客服到教育机构的基层讲师,都曾深受其困扰。甚至在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里,就出现了月薪三千五的保安,在跳槽后被索要二十万竞业限制违约金的情况。

这导致不少劳动者在压根接触不到核心商业秘密的情况下,被一纸强行签订的竞业协议剥夺了行业再就业的权利,甚至面临“全行业封杀”的困境。而对比企业,普通劳动者维护自己权益的手段更为单一,能获得的社会资源和支持也不足,很可能面临着身心的双重消耗。

法律创设竞业限制制度的初衷,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防止恶性竞争。倘若竞业协议被扭曲为限制人才流动的“软枷锁”,无疑背离了这一初衷。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企业常以低额补偿金绑定高额违约金,普通员工离职后每月仅获数千元补偿,违约却需赔付数十万元,守约成本与违约代价显然不相匹配。

从长远来讲,这既不利于平衡劳资关系,也违背了人才有序流动的现代人才观。

新司法解释的发布,格外强调竞业限制条款不生效的条件,也进一步划定涉密与否的边界。此前,竞业限制滥用的根源之一,正是“涉密”概念的模糊性与宽泛性。企业常通过一纸保密协议,将普通劳动者转化为“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却无视其是否实质接触核心秘密。此次最高法以典型案例释法明义,辨析了是否属于涉密人员的实践情况,显然具有鲜明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当然,尽管司法解释的出台为“竞业”的判定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也给出了涉密情况的有力辨析,但在实践中仍可能面临更复杂的情况。毕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在各种新经济形态、新产业形态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企业商业秘密的认定并非一目了然。比如,客户名单、供应链数据等商业信息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秘密”?不同岗位员工接触秘密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承担的竞业义务又该如何划分?若缺乏细化的指引,或将继续出现一轮轮司法博弈。

破解困局的关键,或许在于构建更为精细和更具实操性的认定体系。对企业来说,显然有必要重新梳理自身的保密体系和判断标准,对不同层级员工的管理要求和相应协议应当更加精细合理,不能以“保密”二字“一刀切”;对司法机关来说,更应该兼顾法理依据和实际情况,让竞业限制回归保护创新的初心,而非异化为阻碍流动的藩篱。

说到底,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繁荣的基础条件之一。人才的充分涌现和自由流动,离不开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破除不合理束缚,才能更大程度激活创新源动力,从长久来说,更多企业将受惠于此。

原标题:《竞业协议变“禁业协议”,最高法出手了丨上观时评》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林子璐 顾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科创芯片ETF博时(58899... 8月6日,截止午间收盘,科创芯片ETF博时(588990)涨0.59%,报1.708元,成交额100...
建材ETF(516750)跌0... 8月6日,截止午间收盘,建材ETF(516750)跌0.72%,报0.688元,成交额2823.53...
贵州织金:山村黄桃甜蜜上市 时下,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红岩村的300亩黄桃进入成熟期,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摘、分拣、搬运黄桃...
他是谁?为何圣人都要为他的离世... 他是春秋时期的“硬核狠人”,头戴雄鸡羽,身配野猪牙,走路带风,说话带狠!但偏偏他遇上了孔子,从莽汉变...